中國認定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存在傾銷。(美聯社檔案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賴清德總統上任將滿一周年前夕,中國商務部今(18日)公布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POM)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裁定認為,這些地方的共聚聚甲醛存在傾銷,將自明(19日)起徵收反傾銷稅。
《路透》報導,根據中國商務部18日公告,美國進口產品將被課徵最高74.9%的反傾銷稅,歐盟產品則面臨34.5%的稅率。中國則對日本進口產品普遍課徵35.5%的稅率,但旭化成公司(Asahi Kasei Corp)獲得個別認定,僅須繳納24.5%的稅率。
來自台灣的進口產品則一般被課以32.6%的稅率,其中台塑(Formosa Plastics)和台灣寶理塑膠(Polyplastics Taiwan)分別享有4%和3.8%的較低稅率。
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2024年5月19日,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發布2024年第18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去年中國商務部就公告稱,於2024年4月22日收到中國業者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商務部的初步審查,申請人共聚聚甲醛產量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佔同期中國同類產品總產量50%以上。當時公告稱,調查自2024年5月19日起開始,通常應在2025年5月19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六個月。
今年1月,中國商務部表示,初步調查認定有傾銷,並從1月24日起以保證金形式實施初步反傾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