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對中國徵收30%關稅,對美國小企業來說,仍是巨大惡夢。(彭博)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前中美雙方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美國將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這為庫存和現金短缺的美國小企業帶來了一線生機,但美國小企業卻警告,暫停關稅的緩解措施是有限的。《彭博》報導,美國小企業主認為,關稅從145%降至30%,但壓力仍在,「本來殘廢,現在斷兩隻手指」。
美國小企業主認為,關稅稅率仍處於歷史高位,並將繼續對利潤造成壓力。雖然中美暫停關稅90天,但暫停期結束後,關稅最終將在何處確定還不得而知,而川普也警告稱,關稅可能再次飆升。
專家指出,90 天時間企業幾乎只能將過去積壓的貨重新發貨而已,幾乎不可能接新的訂單,因此企業主不認為,90天寬限期能讓業務恢復正常。
美國一家液壓設備公司老闆丹·特納描述新關稅對他的影響,稱「我以為我會失去一隻胳膊和一條腿,但今天我發現我只失去了兩根手指」。據報導,丹·特納的公司銷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和凱撒宮羅馬競技場使用的設備,從訂單到交貨通常需要4個月的時間。
在中美還未進行關稅協商時,丹·特納考慮動用信用額度來支付未來幾週從中國運來的一批貨物的8萬多美元(約新台幣241萬元)的關稅,但現在無需銀行幫助就能處理3萬美元(約新台幣90.3萬元)的帳單。
彭博經濟分析顯示,即使暫緩關稅,但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仍在40%左右。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計,消費者面臨的總體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為17.8%,為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專家指出,大多數業界專家認為,中美之間的系統性貿易摩擦,不會在90天內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