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台積電看好實體AI 點名機器人、汽車自動駕駛

2025/05/15 10:47

台積電看好實體AI,點名機器人、汽車自動駕駛(記者洪友芳攝)台積電看好實體AI,點名機器人、汽車自動駕駛(記者洪友芳攝)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台積電今舉行年度技術論壇台灣場次,亞太業務處長萬睿洋指出,從生成式AI到代理式AI,再到實體AI,實體AI是下一波發展趨勢,看好AI原型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與真實世界的互動,預期全球AI機器人市場規模,估計到2030年將突破350億美元。

萬睿洋首先以幾個畫面,向台灣客戶介紹,當你剛起床,睡眼惺忪的走進淋浴間,已經有水溫恰到好處等著你盥洗。接著走進廚房,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已經等著你。你可以想象這樣的未來嗎?想像生活充滿人工智慧的便利。

他說,AI賦能的環境中,人們可以更自由的創造、探索、突破想象的極限。這樣的AI未來正在來臨,而AI的核心正是產業界一起創造的半導體奇蹟。

萬睿洋表示,AI發展日新月異,距離上次論壇談論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似乎已經過了很久。

2024年AI驅動的連接性和運算技術取得重大的突破,並因此獲頒兩項諾貝爾獎。

他指出,第一項是因為機器學習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第二項是在預測蛋白質結構研究中取得重大的突破,諾貝爾獎表彰人類的智慧,如今認可AI的變革潛力,這也今天的主題。

萬睿洋感謝客戶與台積電合作創新,實現一個更智慧更美好的世界。他說,今天AI正在推動一個嶄新的探索時代,加速人類進步的腳程。

它幫助腦神經科學家加速診斷腦瘤,協助天文學家在宇宙中搜尋下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也幫助地球物理學家預測自然的災害。

他並說,下世代的AI將繼續改變各種產業,從自動駕駛、工程服務到智慧製造,也到個人的醫療保健和財務管理等,滲透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萬睿洋認為,我們正在見證從生成式AI到代理式AI,再到實體AI,以及從雲端的運算到邊緣的運算整個的演進。生成式AI為人類創造價值,並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改變超過40%的日常工作活動;生成式AI為人類的創造力加值,我們使用多模態大型語言模型、生成文字圖像音訊和影片,來實現創新的想法,並將文字轉換,就是其中一種。

他表示,除了生成內容,AI的數據匯整以及預測的分析功能,為我們簡化決策的功能過程以及提高生產力,在2028年前,人自主決策的代理式AI,將會處理超過15%的日常工作決策。

萬睿洋認為,想像以後只要說出自己一個簡單的需求,就能得到一份完美的旅遊計劃。AI代理會找到最佳的航班、預定飯店,設計個人化的旅遊計劃,甚至可以臨機應變,確保所有的行程都能夠順利的銜接。

他說,然而,帶領我們超越AI,賦能創作和自主化的是實體AI,實體AI被認為是下一波發展的趨勢。例如AI原型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實現我們與真實世界的互動。花旗集團預測,到2035年將有13億台的AI機器人,會被運用在真實的世界。到2050年將達到40億台,其中包括6.5億台的人形機器人。

萬睿洋引用調查資料指出,全球AI機器人市場的規模預計在2030年突破350億美元。美國富比士雜誌預測,到2030年,每10輛的汽車中就有一輛是自動駕駛。毫無疑問,日益強大的落地化能力,將使未來的運用更安全智慧自主和及時。

他說,隨著AI浪潮從雲端到邊緣,這項技術將變得更容易運用和大眾化,並且重塑半導體的產業格局。但要實現AI的民主化,我們需要更強大的算力以及更好的能源效率。

展望未來,萬睿洋表示,我們需要一個能效更好的電晶體和更小的尺寸,無論是在龐大的數據中心或者是在微型的邊緣裝置上,它表現的都一樣的出色穩定並降低成本,同時滿足計算的需求,並且發揮強大的效能,台積電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指出,台積電持續推動先進電晶體和異直架構的創新,幫助客戶滿足對AI算力、密集記憶體運用日益增長的需求。也持續挑戰制程微縮的極限,為單晶片系統提供更小、能效更好的電晶體。為了滿足對高效的預算的大量需求,先進的3D堆疊和封裝技術更是重要。

萬睿洋表示,台積電成功整合所有的必要元素,包括先進邏輯製程技術、先進3D堆疊與封裝技術特殊的製程技術、矽光子技術,這些關鍵的要素使台積電能夠保持業界領先的地位,並且協助半導體產業持續推進AI的未來,攜手推動AI的進程,改變人類發展的進程,實現更美好的世界。

台積電去年去年在亞太地區,共出貨超過180萬片的晶圓,實現超過2400項的產品,佔台積電大約10%的營收。同時,一年中創造超過3百個新的產品即將進入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