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關稅實施前美企急建庫存 ! 外媒曝 「這1產品」補貨最多高達71%

2025/05/12 13:52

為因應川普關稅,美企採取不同方法來應對潛在的影響。(路透檔案照)為因應川普關稅,美企採取不同方法來應對潛在的影響。(路透檔案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自美國川普總統4月2日宣布關稅政策後,美國企業提前進行採購,趕在成本上漲前累積庫存。對於美國企業到底囤積多少物資?對此,德意志銀行查達(Binky Chadha)在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大約是3週時間。

數據顯示,美國企業在關稅調漲前爭相進口產品,美國3月貿易逆差擴大至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約新台幣4.26兆元)、較上月成長14%。包括藥品、資本設備和機動車輛在內的消費品進口量飆升至創紀錄水平,其中藥品製劑進口量躍升71%、達到504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兆元)。

查達在5月2日出具一份報告稱,今年第1季、尤其是3月份,企業預先採購進口數量激增,但相對於之前每月2750億美元(約新台幣8.33兆元)的進口量,估計過去3個月的超額進口量約為1900億美元(約新台幣5.76兆元),或額外增加約3週。

報告指出,美國企業通常會維持約3個月的庫存。過去10年來,特別是自新冠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後,企業就一直提高緩衝時間,最低水平約為2個月。這意味著,企業最多可以將緩衝時間減少一個月,以期獲得關稅減免。

據報導,根據3月零售銷售報告顯示,美國汽車銷售出現異常飆升,支持消費者提前購買以搶佔關稅的說法。

《彭博》指出,由於美國企業在關稅生效前爭相囤貨,藥品進口量在3月份飆升至歷史新高,引領了進口激增。其中又以藥品、疫苗和血液相關產品的進口增幅最大,凸顯企業確保供應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