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下,豐田汽車利潤在短短2個月內下滑12億美元。(美聯社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但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全球發起貿易戰,豐田預計也將成為汽車產業最大的輸家。
《彭博》報導,川普對進口汽車和汽車零件的關稅,迫使美系車廠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將全年利潤預期削減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15.5億元),同為美系的福特則面臨15億美元(約新台幣454.6億元)的年度損失。
至於日系車豐田,利潤在短短2個月內下滑12億美元(約新台幣363.7億元)。雖然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沒有提供2025年全年的業績數據,但他預計截至2026年3月的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為3.8兆日圓(261億美元,約新台幣7961億元),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7兆日圓(約新台幣9746.5億元)。
儘管豐田已將美國本土汽車產量提升,來到期美國銷量的一半以上,但該公司主要的汽車零件、車型仍依賴進口,每年進口量約120萬輛,這也導致豐田被白宮盯上。4月2日,川普在玫瑰園發表「解放日」演說時,點名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抱怨豐田在美國銷售100萬輛外國製造的汽車。
巨額關稅衝擊反映出,在美國和日本啟動雙邊貿易談判之際,該公司決定維持在美國經銷商的標價,以及旗下11家美國工廠的產量。雙邊談判於今年2月開始,目前尚不清楚何時能達成協議。
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Koji Sato)上週二(6日)公佈最新財務業績後表示,談到關稅現在細節仍非常不確定,要如何採取側施或衡量影響很困難。
日本貿易談判代表、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在4月底時曾透露,根據企業高層計算,一家未公佈姓名的日本汽車製造商目前因關稅影響,每小時損失約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31萬元)。日本政府官員拒絕提供更多細節,但這一損失率與豐田根據每月730小時計算,預計的12億美元損失相去不遠。
自4月3日起,大多數進口汽車進入美國將被徵收25%的關稅,5月3日後,多數汽車零件也面臨關稅。儘管有一些行政命令可以防止關稅翻倍,但考慮到美國是日本5大汽車製造商的最大市場,即使關稅小幅上調,也會對這些公司的利潤產生巨大影響。
T&D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浪岡宏(Hiroshi Namioka)表示,日本想要降低輸美汽車關稅的難度很高,與此同時,汽車產業對日本而言太過重要,因此不能簡單地順著美國的意思走。
現在已有一些日本汽車製造商透過改變全球製造佈局來應對嚴峻的新貿易環境,日產汽車(Nissan)暫停了墨西哥製SUV的美國訂單;本田汽車(Honda)將部份車款的生產從日本轉移到美國;馬自達(Mazda)則停止向加拿大出口一款在阿拉巴馬豐田合資工廠生產的車型。
豐田汽車發言人聲明稱,公司將維持目前營運,繼續致力於降低固定成本,並密切關注美國當局動向,包括關稅。
豐田已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美國業務,包括斥資139億美元(約新台幣4213.7億元)在北卡羅萊納州建立新電池廠,同時,該公司也致力於維護在日本國內廣泛的生產基地。該公司會長豐田章男(Akio Toyoda)多次承諾,每年將在日本生產至少300萬輛汽車。
去年,豐田在日本生產310萬輛汽車,約佔其全球總產量的3分之1。2024年,豐田汽車全球銷量為1080萬輛,其中美國市場佔比略低於4分之1,其中一半是在當地生產,另外30%來自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約28.1萬輛汽車從日本進口。
豐田已成為川普政府的攻擊目標,這代表著這家汽車製造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日貿易談判的結果。不過豐田也反駁了白宮的抨擊,發言人指出,自2020年以來,該公司已承諾在美國投資近210億美元(約新台幣6366.1億元),這一數字幾乎是川普首屆政府期間承諾金額的2倍。豐田也提到,公司在美國製造業創造的直接就業機會已從2016年的2.5萬人增至3.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