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上銀法說會聚焦AI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尚無法取代專用型

2025/05/09 17:22

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記者林菁樺攝,資料照)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記者林菁樺攝,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傳動元件大廠上銀(2049)今天(9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卓文恒指出,受惠半導體建廠熱絡,晶圓機器人等產品今年持續成長,不過,目前景氣變動因素多,客戶多是下短、急單,各產品訂單能見度約2到2.5個月不等,上銀也加班生產、去化訂單。

法人相當關切AI機器人話題,卓文恒在法說會上也花大篇幅時間談論,他認為,AI人形機器人要進入商業化、規模經濟,還需要一段時間,至少三年內從效率、成長上分析,AI人形機器人尚無法取代專用型或工業型機器人。

他指出,外界評估AI機器人成本需要五萬美元,但卓文恒以機器人四大家族機械手臂,兩隻就要價新台幣1百萬元,加上有其他零組件、晶片控制、電池等推測,成本應比五萬美元還要高。

而上銀與物流、焊接、農用專用型機器人都有接觸,與美系業者合作的倉儲物流應用AI機器人目前測試順利,廠商本月也有拜訪上銀,目前進度順利,若如預期最快在今年底小批量產;卓文恒透露,機器人相關產品佔上銀營收比重也持續成長,從去年第四季的7%成長到今年第一季來到9%,成長動能來自半導體熱絡,晶圓機器人等訂單穩定成長。

針對近期匯率衝擊,卓文恒指出,公司以跨境採購材料讓匯率對沖、子公司就地生產並提升附加價值、財務操作透過遠期外匯等避免匯兌損失。他說,雖然無法完全COVER掉,但可以減輕新台幣升值影響。

關於對等關稅議題,卓文恒表示,上銀銷售美國、北美地區,約占5%,直接影響不大,不過美國是台灣機械第一大外銷市場、工具機第二大市場,若是出口衰退,零組件也會連帶受影響,而要維持市場競爭力,上銀還是有條件能吸收關稅,去年兩岸ECFA機械等產品不再有優惠,上銀也是吸收6到8%,目前上銀產品也沒有調升或調降計畫。

有關資本支出,卓文恒說明,近年維持30-35億元不等,但隨著日本廠、台灣擴廠、義大利新廠陸續完成,今年資本支出會比前幾年少,未來則看全球經貿變化再調整。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