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美股大反彈還能走多遠?高盛以歷史數據給答案

2025/05/07 11:25

高盛表示,美股本波反彈已上漲18%,或已接近極限,示警在不確定主宰市場,美股上漲空間有限。(歐新社)高盛表示,美股本波反彈已上漲18%,或已接近極限,示警在不確定主宰市場,美股上漲空間有限。(歐新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過去兩週來,美股大幅反彈,已完全收復4月2日以來的全部跌幅,不過,高盛表示,近期股市的急劇反彈,可能只是典型的熊市反彈現象,統計1980年以來的熊市反彈平均漲幅為14%,本波反彈已上漲18%,或已接近極限,示警在不確定主宰市場,美股上漲空間有限。

外媒報導,高盛分析師Peter Oppenheimer近日在其研報中表示,目前市場的最大驅動力仍是不確定性,投資人正處於兩難之中,如果美國關稅政策迅速撤銷,且幾乎沒有造成持久經濟損害,這確實表明下跌風險有限,但以當前的市值水平來看,上漲空間同樣有限。

這種市場環境使投資變得極為困難,決策被模糊的頭條新聞所困,市場參與者必須在追逐減弱的反彈,然後冒險過晚退出,或者完全錯過另一輪擠壓性上漲之間做出選擇。

許多投資者在4月初關稅前景不明時被迫拋售風險資產,但現在又在反彈時買入,而很少有投資者擁有足夠部位充分受益於此表現。

而野村證券跨資產策略師Charlie McElligott形容當前局面為「這是1個令人厭惡的股票交易,也是沒人想要的情境」。

McElligott在一份報告中證實,「捏著鼻子被迫買回部位」的現象,正在股指期權中上演,儘管大多數投資者厭惡未來的宏觀增長前景。

從數據來看,作為史上4月中最劇烈的月內反彈之一,這次反彈可能已經耗盡了上漲空間。

根據媒體統計,自1980年以來,全球股市經歷了幾次熊市反彈,平均持續44天,漲幅為14%。雖然今年的全球股市下跌還不能正式稱為熊市,但價格已從4月7日的盤中低點上漲18%。

Academy Securities宏觀策略師Peter Tchir表示,利率和風險資產將繼續受新聞頭條驅動,政策和交易將輪流推動市場。

高盛董事總經理John Marshall在另1份報告中寫道,融資利差對多頭部位的需求,已與近期股市上漲脫鉤,這表明宏觀投資者在近期走強時,削減了股票部位。

Marshall預計,本週將尤其動盪,因為本週將舉行聯準會會議,屆時「關於6月/7月的評論將尤其重要」。

系統性投資者的買入正在穩步增長,這為反彈提供了支撐。高盛交易員指出,系統性宏觀投資者的買入上週攀升至510億美元(約新台幣1.53兆),預計本週將購買570億美元(約新台幣1.71兆)。

高盛指出,總的購買規模並非微不足道,但也沒有更大,因為如果訊號快速翻轉,它會降低資金流動的即時速度,並且波動性環境高於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