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不想被關稅拖下水?摩根士丹利教你「5大選股邏輯」

2025/05/07 10:47

在川普總統推動的關稅政策引發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摩根士丹利為尋求應對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性的投資者,制定了明確的策略。(法新社)在川普總統推動的關稅政策引發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摩根士丹利為尋求應對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性的投資者,制定了明確的策略。(法新社)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川普總統推動的關稅政策引發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摩根士丹利為尋求應對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性的投資者,制定了明確的策略。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師威爾森(Mike Wilson)週一在報告中給出了5項建議,分析了美股投資人應該如何調整資產配置,以更有效抵禦全球貿易風險。

威爾森指出,首個建議就是「加碼大型股,減碼小型股」,因為與小型股相比,大型股通常擁有更強的定價能力與營運效率。此外,在經濟進入後期循環階段時,大型股的防禦性表現通常優於小型股,而他認為當前正處於此一階段。威爾森說:「小型股對經濟與利率的敏感度都較高,考量到整體經濟放緩、聯準會維持觀望態度,以及長端利率仍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大型股應可持續表現相對強勢。」

其次,是「將消費必需品類股換成醫療保健類股」。相比標普500指數,醫療保健類股估值偏低,與消費必需品類股的估值差距更大,對於尋求防禦型資產的投資人來說,醫療保健類股具有更高的投資價值,因為即使經濟衰退,民眾仍會持續支出於醫療服務,因此該產業通常被視為防禦型類股。

威爾森表示,在醫療保健領域,生技產業的風險已大幅降低,相對而言,消費必需品類股的高估值,可能難以提供投資人所需的防禦效果。威爾森說:「除了估值較高之外,消費必需品類股還面臨消費疲弱的壓力,定價能力通常有限,且利潤率也較低。」

再來是「選擇工業類股而不是非必需消費品類股」。對於尋求週期性股市投資的投資人來說,工業類股是更好的選擇,因為相較於高度依賴消費者景氣的非必需消費品產業,工業企業普遍具有較強的定價能力,此外所遭受的關稅衝擊相對較小。威爾森說:「工業產業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結構性影響,這似乎是本屆政府的政策重點。」

第4點是選擇「高品質企業」,在經濟循環進入尾聲、成長放緩之際,建議投資人「提高資產組合的品質水準」。這意味著青睞具有以下特徵的公司:負債較低、營運效率高和獲利與利潤率穩定,威爾森指出,在經濟放緩且聯準會不降息的周期中,這類企業的表現會更加突出。

最後是「堅持購買美國股票而不是國際股票」。儘管市場上有越來越多聲音呼籲進行結構性的「資金轉向」投資國際市場,摩根士丹利仍認為,現在並不是放棄美股的時機,特別是標普500成分中的大型股,原因在於,相較於海外市場,美國股市整體的品質更高。威爾森說:「在目前這樣的環境下,市場中的高品質類股與指數(如標普500)往往會有相對優異的表現。」

具體來說,在市場週期性動能放緩的階段,具備高品質成長特徵的資產,會更受青睞。威爾森補充稱:「就這點來看,美國大型股指數表現尤為突出,因其擁有較高的品質成長權重,且盈利增長波動性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