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商為迴避川普政府的關稅,正欺騙式地低報輸美貨物價格。(示意圖,路透)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外媒報導,面對美國川普政府的高關稅,部分中國出口商為保住美國訂單,正透過低報出口貨物的價值,以欺騙手法規避關稅政策,這種手段利用了美國當局難以全面監控的漏洞。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審閱了多家中國化工及包裝材料供應商向美國小型企業提出的報價,內容包括提供「完稅後交貨」(delivery duties paid,DDP)服務。所謂DDP是指出口商負責支付所有關稅與運費的一種方式。
這些中國供應商表示,他們會透過故意低報貨值或篡改貨品描述等手段,大幅壓低應繳的關稅成本。
物流平台Flexport執行長Ryan Petersen表示「我們越來越常看到中國工廠提出替買家支付關稅的做法,然後再將商品以低於應課關稅的價格賣到美國。」這種手法可能削弱川普關稅政策「鼓勵美國企業採購國產商品」的目標,同時也可能在短期內讓美國消費者暫時免於部分商品漲價壓力。
長期協助企業處理中國進口事務的美國律師Dan Harris表示「這根本就是規避關稅的手法」,他指出,聯邦檢察官雖可能會追訴與中國供應商合謀的美國公司,但「對中國出口商本身卻幾乎無能為力」。
武術裝備經銷商93 Brand老闆魯賓(Aaron Rubin)指出,他的中國供應商已提議進行稅訖交易,支付額外關稅,「他們說,『我們將負擔100%的關稅』…我一毛錢都不用出」。魯賓等企業主已向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回報這種做法,擔心接受這類交易的競爭對手,會讓守法的企業陷於劣勢。
一位不願具名的加州食品製造商業者也表示,川普加徵關稅後不久,一家中國供應商就提出「可修改發票上的銷貨成本幫我逃稅」。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則在聲明中表示,該單位「透過法定權力、先進系統與執法程序來執行關稅政策」,並強調「因應近期總統行政命令,將依法採取最嚴厲的處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