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將在年底退休。(歐新社)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3日出席旗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年度股東大會期間拋出震撼彈,宣布將在年底退休,回顧自1965年巴菲特掌舵以來,波克夏截至2024年的總報酬上漲了5502284%,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同期總報酬為39054%。換句話說,巴菲特讓自己、他的股東,以及眾多投資人變得極為富有,同時也建立了其溫暖、公平且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聲譽,外媒也在最近,整理出巴菲特曾分享的3個職場建言。
《CNBC》報導,首個巴菲特給出的建議,就是把「人」放在薪資之前,對職涯初期的人來說,開出高薪的工作機會往往令人難以抗拒。但巴菲特認為,與其看重薪水,不如更注重聘用你的人是誰。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說:「不要太在意起薪,要非常留意你為誰工作,因為你會逐漸被周遭人的習慣給影響。」巴菲特本人在接受價值投資傳奇人物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聘用時,甚至不知道薪水多少。他表示:「我是到了月底收到薪水時才知道的。」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也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職涯中曾與他共事,那些睿智有慷慨精神的眾多導師。他說:「你應該與比你優秀、你也認為比你優秀的人來往,因為你的人生方向會受到交往對象的影響。」
再來是「找到你的聲音」,巴菲特多次表示,自己年輕時就找到了人生的熱情,也就是「投資」,在3日的發言中,他形容選擇適合的職涯,就像樂團找到最最契合的「音色」。
巴菲特說:「我常告訴我的孩子,他們的聲音不是我的聲音,但這聲音不一定在你第一份工作時就會找到,但如果你像我這麼幸運,年紀很輕就找到了,那你就會持續地做下去。」巴菲特在2022年的股東信中也曾指出,理想情況下,求職者應該找到一份「如果他們不需要錢,也會選擇的工作」。
巴菲特坦承,經濟現實面可能會妨礙這樣的找尋,但仍鼓勵年輕人永遠不要放棄這個目標,因為一旦找到那份工作,就不再是在「工作」了。他並認為這樣的心態不只會帶來成功,更會帶來長壽。
最後是設立界線、學會說「不」。作家西格(Gillian Zoe Segal)曾為了寫書而去採訪巴菲特,後來巴菲特同意受訪,她於是和巴菲特的秘書協調時間,而西格卻感到驚訝。她說:「那時情況大概是這樣的:『好,他這週星期一有空』,而且是一整段很長的空檔。星期二也是一大段空檔,星期三他有點行程,星期四又是一整段空檔。」
西格說:「我突然明白,他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巴菲特,是因為他非常重視自己的時間。他總是留時間做重要的事,不會讓自己行程滿檔。」
當你職涯達到一定階段,勢必會有無數人與事情,在爭奪你的注意力。設下界線有助於你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慈善家梅琳達(Melinda French Gates)也說,巴菲特給她的1條建議,讓她永遠不會忘記。梅琳達稱,巴菲特曾對他們說過:「去找出你真正專注的目標核心,把其他不重要的東西放掉。只要你把才華與努力投入在那個核心上,持續專注於那些議題,你會更自在,也不會那麼糾結於放手其他事。」
在克利爾(James Clear)所著的《原子習慣》中,巴菲特的說法更為精簡:「成功人士與非常成功人士的差別,在於非常成功的人,幾乎對所有事情都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