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執行長法利 (Jim Farley)。(路透)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比亞迪(BYD)、小米(Xiaomi)等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正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對於福特(Ford)執行長法利 (Jim Farley)來說,在電動車競賽中爭取競爭優勢,有時候就意味著親自開上對手的車。專家認為,觀察對手優缺點的作法,是個有效作為幫助自身前進的方式。
《CNBC》報導,法利在2024年3月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表示,他曾親自試駕中國品牌的汽車,以了解競爭對手的實力。後來法利在Podcast 節目中透露,他至少花了6個月的時間,來駕駛小米公司所生產的電動車,他同年10月時說:「我們從上海空運了一台車到芝加哥,我已經開了6個月,我還想繼續開下去。」
報導提到,測試對手產品這種策略可能會很有用,好市多(Costco)共同創辦人辛尼格(Jim Sinegal)就曾告訴《華爾街日報》,他至今仍會造訪喬氏超市 (Trader Joe's),來進行市場調查,只是會盡量避免實際購買東西。
辛尼格說:「我走進去是想看看裡面有多少好市多的顧客,它們(喬氏超市)在自有品牌方面非常厲害,是一家很優秀的公司。」
領導力專家西奈克(Simon Sinek)支持觀察對手優缺點的作法,他說:找一個在某些方面和你一樣強,甚至更強的對手。讓他們的強項暴露你的弱點,並將他們當作對照組。
不過也得小心,若過度專注於對手的弱點,並將策略完全建立在這之上,可能會讓你忽略了自身的優勢。作家兼商業顧問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曾說:「人們常說,職場成長的最佳方式是補足自己的弱點,但這並不正確,你要真的想進步,就該把時間花在你已經做得不錯的地方,讓它變得更出色。」
他補充:「這不代表你該忽視自己的弱點。如果有些地方真的需要改進,那就改掉吧,別指望這些弱點能讓你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