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YA BIT創辦人彭云嫻分享RWA趨勢下的潛力與挑戰。(業者提供)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近期RWA(資產代幣化,Real World Asset)在全球都頗受關注。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云嫻指出,RWA已廣泛應用於多種金融領域,穩定幣即可稱為其一,雖然仍面臨與傳統金融系統對接問題等挑戰,仍蘊藏龐大的市場機會,台灣也有潛力推展。
彭云嫻分享,RWA的核心概念在於將房地產、藝術品、債券及貴金屬等高價實體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數位代幣。這不僅提高了資產流動性,也大幅降低投資門檻,更能讓普通投資人進入。
隨著全球監管逐漸成熟,截至2025年初,整體代幣化資產市場規模已超過2000億美元;即使排除穩定幣的部分,鏈上RWA總價值也已突破200億美元,市場前景光明,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數據分析,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6兆美元,約占全球GDP的10%。
彭云嫻也表示,私人信貸、房地產、黃金、石油等資產也透過 RWA 進入區塊鏈市場,可以大幅降低投資門檻並提升市場流動性,徹底改變傳統金融格局。
不過,RWA推動也不容易,彭云嫻指出,跨鏈互通與傳統金融系統對接問題是最大挑戰。在跨鏈方面,需要協議技術打通不同公鏈間的資產轉移障礙;而金融機構系統互通,則涉及將區塊鏈資產與銀行金流、資產託管系統無縫串接,但即使困難重重,RWA蘊藏很大的市場機會,現下是台灣發展的關鍵窗口期。
彭云嫻強調,貝萊德、摩根大通已積極在基金、債券代幣化,匯豐也啟動數位資產託管業務,顯示傳統金融正加速擁抱區塊鏈,台灣金融基礎扎實,監管意識成熟,科技人才充沛,有機會建立亞洲第一套結合法規遵循與科技創新的RWA標準,而目前正是台灣發展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