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表示,我國對美國服務貿易由長期逆差,轉為近4年大致平衡。(路透資料照)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表示,由於運輸順差擴大,我國對美國服務貿易由長期逆差,轉為近4年大致平衡。根據美方統計,我對美服務貿易長期維持逆差格局,2021至2016年介於 48億至65億美元,2017至2020年縮減至30億至38億美元,2021至2023年則連續3年順差,其中2022年順差甚至有38.5 億美元,2024年雖再度回到逆差,但僅2.2億美元,明顯低於過往平均。
財政部統計處說明,相對於商品貿易,服務貿易係指跨國進行無形商品的交易,涵蓋運輸、旅行等與商品、人員流動相關的傳統項目,以及金融保險、電腦資訊、智慧財產權等具專業性與知識密集度較高的服務。服務貿易差額為服務輸出減去服務輸入的餘額,若為正數,表示在服務貿易存有順差,反之則為逆差。。
觀察我對美國服務貿易差額項目,除運輸為順差,其餘絕大多數呈現逆差,又以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居最大宗。美國向為我國技術購買的主要來源,2011至2016年,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平均每年逆差約50億美元,而2017年起因蘋果與高通兩大國際公司權利金訴訟,部分國內代工廠停止支付授權金,使逆差金額大幅下降,近年多落在25億美元以內,導致整體逆差自2017年起明顯縮小。
財政部表示,2021年以來,運輸順差擴大以及旅行逆差趨緩,更為整體態勢翻的主因。由於疫後外貿復甦及供應鏈瓶頸造成全球航運市場運費上漲,加以近 2 年AI商機興起,帶動我對美國商品出口大幅成長,推升國內業者的國際線貨運收入,2021至2024年運輸順差擴增至53億至92億美元,包辦歷年前4高。而隨疫後邊境重啟及國際交流恢復,美國來台觀光人次已超越疫前,推升在台相關花費,近2年我對美國旅行逆差均不及3億美元,較往年水準明顯縮減。
財政部表示,由於運輸順差擴大,我對美服務貿易,由長期逆差轉為大致平衡。(財政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