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董事長鄭平今天在法說會表示,第2季營運展望實屬不錯。(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2308)董事長鄭平今天在法說會表示,第2季營運展望實屬不錯,由於受到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包括AI客戶在內都相當把握90天談判期間僅收10%關稅的時機,全年加快腳步拉貨,帶動集團營收預期呈現季增,儘管下半年還需視市場變化快速因應,不過全年佈局與預算支出都沒有改變,依照原定目標前進。
台達電首季營收1189.19億元,季增4.11%、年增30.23%;毛利率31.77%,季增1個百分點、年增2.3個百分點;營益率11.8%,季增2.43個百分點、年增3.7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102.3億元,季增42.51%、年增77.48%;每股盈餘(EPS)3.94元,季增42.75%、年增77.47%,創下歷史單季第2高紀錄。
鄭平表示,去年集團在AI零組件、系統產品方面的營收佔比為15%,今年一定超過2成,目前公司全力配合客戶的拉貨需求,對於應對速度較快、能力較好的企業來說,是個有利於提升產品市佔率的好時機,至於下半年的出貨動能,需要繼續觀察市場庫存、原料供應,以及競爭對手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變化,「悲不悲觀這個很難說」。
關於市場關注的輝達AI伺服器GB300散熱架構,台達電企業投資部副總裁劉亮甫觀察認為,相關設計方案不斷變化,各種做法都在客戶的討論範圍,難以對於最終結果給出定論,甚至一旦電力需求繼續升高,部分高階產品就會需求採取浸沒式液冷技術,散熱設計就還有修改空間;至於車用市場,劉亮甫說,有鑑於歐洲、美國市場對於電動車的必要程度看法有別於中國,「整個電動車市場成長就比較慢」。
台達電不為關稅變更佈局
鄭平說,美國對等關稅缺乏理性,短期之內一變再變,對於台達電等大公司而言影響是不大,中小企業的庫存、現金則流會不堪折磨,台達電不會為了無法預測的關稅政策更動中長期的佈局方向,就算集團大力佈局的泰國被徵收3、4成的稅金,也還是比「美國製造」更加划算。
劉亮甫認為,美國自二戰之後,當地製造業貢獻的GDP從3成降到1成,就業人口比重減幅也差不多,當地市場有種聲浪認為,如果從GDP的角度來看,美國製造業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在11%至13%,並沒有發生執政者口中的減少,反而持續透過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益,現在關稅政策會讓美國企業受害最深,下半年市況可能要到6月底、7月初會有比較好的明朗度。
鄭平強調,集團在中國的產能比重已降至5成,泰國則持續擴張,其他製造據點則有台灣、印度、斯洛伐克、巴西,「我們內部討論這樣子已經夠了」,且考量地緣政治風險,泰國已經啟動第2營運總部與公司核心訊息的資料中心,倘若台灣總部斷線,泰國二部只會損失2天的資料量,隨時可以接手營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