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過去一年,美國經濟的形象發生了顯著變化,曾被視為「絕對避風港」的美國資產,如今成了市場「拋售」的目標。根據《彭博》等多方觀察,目前對沖基金與機構投資者將美元與美債「同時」拋售,這反映出一件大事,全球最夯交易就是「拋售美國」(Sell America)。
阿波羅管理公司的托爾斯滕·斯洛克表示,外國人持有19兆美元(約新台幣616.4兆元)的美國股票、7兆美元(約新台幣227兆元)的美國國債和5兆美元(約新台幣162.2兆元)的美國公司債,約佔整個市場的20%至30%。倘若市場拋售這些持股,恐將為美國帶來巨大的損失。
斯洛克示警,倘若外資持續減碼或拋售這些資產,美國市場會面臨「融資壓力與估值重估」。
《彭博》指出,一直以來,美國依靠資本流入來彌補其財政和貿易赤字,但在川普大規模對全球實施大規模對等關稅後,市場資金非但沒有流入美國,反而似乎立即流出了美國。
自4月2日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已下跌近10%,市值蒸發約4.8兆美元(約新台幣155.7兆元)。彭博美元指數今年已下跌逾7%,創2005年推出該指數以來,最糟糕的年度開局。此外,是美國國債的暴跌,近期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出現了20多年來最大的單週漲幅,該殖利率是抵押貸款到企業借貸等各種利率的基準。
現今川普加劇對鮑爾的威脅,迫使市場重新評估美國經濟主導地位的基礎資產。美元和美國國債,作為經濟困難時期的傳統避風港,突然變得不再那麼有吸引力,市場降低願意為美國資產支付的價格。
巴克萊策略師在週一下調美元預測的報告中指出,市場對於聯準會主席的離任,視為低機率事件,但聯準會獨立性降低的現實前景,將引發不容忽視的美元風險。
專家指出,「美元下跌、殖利率上升」的現象,表明了人們普遍厭惡美國資產,並對典型的風險對沖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