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三星進退失據 少主找中國取暖?

2025/04/29 07:10

三星第3代繼承人李在鎔掌權10年,集團面臨史上最艱難的危機。(路透資料照)三星第3代繼承人李在鎔掌權10年,集團面臨史上最艱難的危機。(路透資料照)

三星的危機等於南韓的危機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執掌南韓科技巨頭長達10年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第3代繼承人、現任會長李在鎔(Jay Y. Lee)正面臨集團史上最艱難的危機,在多個問題接連爆發下,李在鎔呼籲高層抱著「放手一搏」的心態,應對新世代的挑戰。

李在鎔在發給三星集團約2000名主管的影片中坦言三星已經失去優勢,正面臨一個放手一搏的生死關頭,公司高層需要從頭開始深入反思,即使這代表公司需要犧牲短期利潤,也必須為未來進行投資。

半導體業務在過去一直是三星集團的搖錢樹,近年卻陷入困境,晶片領域各方面的競賽,三星都落後於競爭對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勝選後,貿易前景的動盪也給全球科技和南韓經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研究機構Leaders Index主管朴具炫(Park Ju-geun)表示,三星的危機相當於南韓的危機。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朴相因(Park Sangin)指出,李在鎔謹慎的管理風格與主導南韓經濟的其他財閥管理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相較於現代(Hyundai)和樂金(LG)的領導人,李在鎔沒有表現出任何重大或大膽的決策。

《三星崛起》(Samsung Rising)一書的作者凱恩(Geoffrey Cain)指出,儘管李在鎔的父親李健熙(Lee Kun-hee)推動了一個「更專業、菁英管理的三星」,但李在鎔接班之後從未成功證明自己。

三星電子近年深陷困境。(彭博資料照)三星電子近年深陷困境。(彭博資料照)

李在鎔官司纏身  

李在鎔在2009年成為三星的營運長,3年後,取得副會長的頭銜,並在2014年成為實際上的領導人。時任會長李健熙在當時因中風陷入昏迷,2020年逝世。但是李在鎔接班後沒過多久,就捲入一系列法律糾紛。

李在鎔的爭議追溯到三星旗下2個分支機構有爭議的合併,三星物產(C&T)以及三星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這筆交易以3股三星物產股票換1股三星第一毛織股票,外界普遍認為這筆交易鞏固了李在鎔對龐大三星帝國的控制。

在當時李在鎔持有第一毛織24.2%的股份,但並未握有三星物產的股份這筆交易實際上讓他成為合併後三星物產的最大股東。檢察官認為,李在鎔故意低估三星物產的價值,目的是以較低的成本控制集團,為自己繼承家族企業鋪路。

法律糾紛開始於2016年,時任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爆出政治醜聞,2017年仍是三星副會長的李在鎔因涉及行賄、挪用公款等罪名被捕,被判刑5年2018年,上訴法院將李在鎔刑期減半並判緩刑,李在鎔隨後被釋放。

2019年,南韓最高法院推翻下級法院的裁決,將李在鎔的案件重審。2020年,李在鎔與其他三星高層因2015年的合併案,被以涉及股票操縱、會計詐欺而起訴。2021年1月,李在鎔再度被判刑2年半,第2度入獄。2021年8月,李在鎔獲得假釋。尹錫悅政府2022年上任後,宣佈特赦李在鎔,同年10月,李在鎔正式接任三星集團會長一職。儘管獲得特赦,李在鎔每週仍必須前往法庭1到2次。

2023年11月,檢察官以2015年的合併案,要求法院判處李在鎔5年徒刑,並罰款5億韓元(約新台幣1263萬元)。2024年2月,李在鎔在初審無罪釋放,但檢察官隨後再度提出上訴。今年2月,針對李在鎔於2015年合併案中金融犯罪指控,首爾高等法院判定全數無罪。

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搭上AI熱潮,在高頻寬記憶體(HBM)領先三星。(彭博資料照)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搭上AI熱潮,在高頻寬記憶體(HBM)領先三星。(彭博資料照)

錯過AI浪潮 HBM也落後海力士

部份觀察人士認為,李在鎔纏訟多年的法律問題已干擾了三星的業務,高層的不確定性破壞了三星的全球競爭優勢,導致這家公司無法對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進行大膽投資。在策略敏捷性至關重要的時期,三星往往選擇求穩而不是冒險,使得這家公司在關鍵領域落後競爭對手。

三星是全球最大記憶體晶片製造商,該公司製造的產品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AI(人工智慧)話題發燒,三星卻未搭上這波浪潮,未能在高頻寬記憶體(HBM)這個新成長領域取得領先,使得公司落後於競爭對手SK海力士(SK Hynix)。

在晶圓代工方面,三星持續苦追台積電(2330),李在鎔的目標是2030年超越台積電,成為全球領先的尖端邏輯晶片供應商,但是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的進展甚微。儘管三星努力在先進製程領域跟上台積電腳步,但良率表現始終差強人意。

除此之外,三星過去曾佔據主導地位的顯示器,市佔率逐漸被中國競爭對手蠶食。其他主要業務,包括電視、智慧型手機和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去年市佔也都出現下滑。最新業務報告顯示,三星電視在全球市場的佔額從2023年的30.1%降到去年的28.3%;同期智慧手機從19.7%降至18.3%;DRAM市佔則從42.2%降至41.5%。

李在鎔於3月受邀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新社資料照)李在鎔於3月受邀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新社資料照)

內外交迫 回頭選擇親中?

為拯救疲軟的晶片業務,三星近期將目光轉向北京。在美中因敏感技術研發,貿易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之際,李在鎔卻選擇鋌而走險,下了一步親中棋,分析師也直指,現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對三星變得愈來愈重要,三星和中國彼此需要。

在中國房地產危機延燒、外國投資下滑,加上美國新政府關稅的影響下,北京正積極拉攏外企。中國國務院在3月底舉行今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李在鎔也受邀出席,並在活動期間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李在鎔在論壇中表示,儘管地緣政治局勢持續不利,但三星仍對中國市場抱持濃厚的興趣。分析人士指出,在這種背景下,三星深化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努力被視為有「戰略意義」且相當及時。

除了高調會晤中國領導人之外,李在鎔也在論壇期間與多名中國商界領袖接觸。李在鎔在北京的小米(Xiaomi)電動車工廠與小米執行長雷軍會面,引發雙方可能在車用晶片合作的猜測。李在鎔也參觀了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位於深圳的總部。

分析師認為,這些行動表明三星有意擴大其在快速成長的汽車零件市場的立足點,這一市場對於三星的長期成長愈來愈重要。在北京與華府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李在鎔也正尋求應對逐漸兩極化的全球貿易環境,並採取策略平衡。

晶片業務疲軟下,三星將希望寄託在中國市場。(路透資料照)晶片業務疲軟下,三星將希望寄託在中國市場。(路透資料照)

三星是中國最大的HBM供應商

根據三星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間,公司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價值躍升54%,背後一大因素是面對美國日益嚴格的出口管制,中企急於確保先進的AI晶片庫存。蘭德公司(Rand Corp)資深顧問古德里奇(Jimmy Goodrich)直言,三星生產的是品質較差的「廢料」,但對於中國來說已經夠好了,因為他們國內目前還沒有HBM替代品。

古德里奇指出,中企甚至沒有機會採購SK海力士的的HBM,因為所有產能全部被輝達(NVIDIA)、超微(AMD)、英特爾(Intel)和博通(Broadcom)等領先的AI晶片製造商買光。

根據諮詢公司SemiAnalysis表示,三星是中國最大的HBM供應商,他們的商品被應用在華為(Huawei )的昇騰(Ascend)910系列AI晶片。三星也與百度(Baidu)的昆侖芯合作生產昆侖芯P800,這款2月發表的AI晶片同樣採用了三星HBM。

野村證券亞太區股票研究聯合主管鄭昌元(CW Chung)表示,現在三星和中國需要彼此,中國客戶對三星來說變得愈來愈重要,但是要一直開展業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