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認為,國際市場正面臨五大結構性轉折點,將影響美元走勢。(路透)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美銀投資長哈內特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Flow Show》報告中提出,全球經濟與投資格局正經歷根本性變革,目前國際市場正面臨五大結構性轉折點。專家指出,這5大結構性轉折點顯示著,共同支持美元走弱的長期趨勢。
轉折點一,「美國大政府時代終結」。哈內特指出,過去5年,美國名目GDP成長了驚人的50%,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政府支出從4.5兆美元(約新台幣149.2兆元)飆升至7兆美元(約新台幣232.2兆元)、成長65%。
這種空前的財政擴張極大地刺激了經濟,但現今已到達轉折點。這意味著,7兆美元規模的美國政府(相當於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萎縮將導致4大變化,包括經濟成長放緩、就業人數減少、家庭儲蓄增加以及2026年通膨下降。
轉折點二,從「Magnificent 7轉向Lagnificent 7」。過去2年美股領先全球,而美國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特斯拉和輝達等7大科技股帶領美股走揚。這些科技巨頭在2024年12月達到標普500市值35%的最高峰。
但受2025年1月底橫空出世的DeepSeek衝擊,市場資金東升西轉至中國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相關個股。
轉折點三,從「歐洲財政刺激啟動」。歐洲正啟動前所未有的財政刺激計畫,歐洲軍事支出即將大幅增加,而德國將引領歐洲財政刺激浪潮。
過去75年,德國預算赤字平均僅佔GDP的1.5%,但未來將飆升至GDP的4-5%,為未來4年1.1兆美元(約新台幣36.4兆元)的德國財政支出提供資金。
轉折點四,從「日本通貨緊縮時代終結」。哈內特指出,過去30年的日本,因為通貨緊縮為全球債券殖利率提供了重要錨定,日本一直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主要資金來源。隨著日本利率上升和日圓疲軟(日本央行政策利率現已升至0.5%),多項核心指標都顯示其長期通貨緊縮時代正在結束。
關鍵3數據包括,日本土地價格年增2%(為1991年第3季以來最快成長率)、日本CPI年增4%(過去30年的平均值僅0.4%)、日本薪資成長率達5%(為1991年以來最高水平)。
轉折點五,從「中國從出口轉向消費」。中國經濟正加速從出口主導(20%的GDP)轉向消費驅動的歷史轉型,這將徹底重塑全球經濟平衡。哈內特認為,關稅對中國可能是雙贏局面,輕度貿易爭端影響已被市場消化,若嚴重貿易爭端威脅美國經濟陷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