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股表現低迷,南韓散戶單季砸102億美元進場,創下新高。(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全球貿易的激進態度給美股帶來龐大的壓力,在股市走低之際,南韓散戶卻大舉入場,截至3月20日,這些投資人向美國股票和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投入102億美元(約新台幣3373.65億元),創下單季流入量的新高。
《彭博》報導,今年,南韓投資人已淨投資22億美元(約新台幣727.65億元)購買特斯拉股票,成為最熱門的交易之一。同時又向一支2倍槓桿ETF投入17億美元(約新台幣562.27億元),投資人也湧向帕蘭泰爾(Palantir)、輝達以及押注美國半導體股票的槓桿ETF。
隨著美國股市走弱,購買力也愈來愈強勁。特斯拉在今年2月跌28%之後,南韓投資人本(3)月大買價值8.36億美元(約新台幣276.5億元)的特斯拉股票,並為2倍槓桿ETF投入5.86億美元(約新台幣193.81億元),3月特斯拉股價又跌了15%。
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南韓投資人今年已向5檔熱門的美國槓桿ETF投入25億美元(約新台幣826.87億元),但即使在大量資金流入後,他們對這些ETF的投資價值仍低於2024年底的水準,表明ETF價值急遽下降。
在南韓資金大量流入的同時,投資人對美國的信心如今正面臨多年來最嚴峻的考驗,那斯達克100指數,自2025年初以來跌了6%。更多投資人可能落入此陷阱的風險令首爾監管者和官員感到不安,南韓金融監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正在考慮對一些海外交易所交易的產品實施更嚴格的規定,此舉將抑制投資人對美國股票一些最冒險的押注。
南韓最大券商之一的未來資產證券(Mirae Asset Securities)目前已暫停部份海外ETF交易,並暫停了對特斯拉股票的保證金貸款。未來資產私人財富管理執行長金華中(Kim Hwa-Joong,音譯)表示,公司擔心投資人進行短線、高風險的投資。
南韓散戶長期以來以熱衷風險聞名,過去他們對加密貨幣和奇異結構產品的押注,就曾招致麻煩。以愛冒險著稱的南韓投資人之所以被美股吸引,部份原因就在於美股入場門檻低。經紀商之間的競爭打破了外國投資的壁壘,想要在國內市場進行投資的韓國人,比在海外面臨更嚴格的規則。
許多投資人也對南韓市場持懷疑態度,因為國內市場由龐大的企業集團主導,而國內股市基準指數Kospi(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仍遠低於2021年創下的高點。
一名來自首爾的盧姓投資人表示,已在去年賣掉自己的房子,將近一半的收益投入美國股市。他透露,自己花了48萬美元(約新台幣1587.6萬元)購買輝達(NVIDIA)股票,現在已下跌約10%,而投資特斯拉(Tesla)的6.9萬美元(約新台幣228萬元)蒸發了40%的價值。
盧先生坦言,當時南韓股市表現非常糟,自己已將手中持有的韓股止損了,當時他以為只需要快速交易美國股票,就可以獲得約5%的收益,因為美股最終總會上漲。不過這項短線交易現在已成為長期投資。
不過諷刺的是,在美股下跌之際,南韓股市近期出現了復甦,受到股票低價和晶片產業前景更樂觀的推動,Kospi指數今年已上漲約10%,但到目前為止,無論風險如何,南韓散戶大軍依然忠於美國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