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吸塵器霸主 陷四面楚歌困境?

2025/03/24 07:03

Dyson吸塵器一度在英國市場有近50%的高市佔率。圖為測試吸塵器產品的Dyson員工。(彭博)Dyson吸塵器一度在英國市場有近50%的高市佔率。圖為測試吸塵器產品的Dyson員工。(彭博)

Dyson發明全球第一台無集塵袋吸塵器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家電潮牌」Dyson(戴森公司)於1991年在英國成立,創辦人戴森(James Dyson)花了5年的時間,打造出全球第一台不需要集塵袋的吸塵器,藉此揚名立萬,Dyson吸塵器一度在英國市場有近50%的高市佔率,隨著規模擴大,目前Dyson旗下主要產品,包含真空吸塵器、無葉片風扇、智慧型吹風機和烘手機等家電,成為一家跨國公司,到了2015年時,Dyson吸塵器占據了全球無線吸塵器市場上的4分之1,在全球有著眾多粉絲,不過Dyson卻在2024年大舉裁員,利潤增長更出現趨緩狀況,過去的快速增長已不再,Dyson要如何應對這番困局,外界都在看。

Dyson的崛起與創辦人戴森息息相關,他所發明的吸塵器獨特之處,在於其專利的氣旋分離技術,使其吸塵器「吸力永不減弱」與「零耗材」。由於傳統吸塵器,會因灰塵卡住集塵袋及濾網等原因,導致吸力減弱,消費者也必須定期的更換集塵袋及濾網,這會產生額外花費。 但Dyson吸塵器不需要集塵袋,且所有濾網均可清洗,所以沒有其他費用。

據稱,戴森花了5年時間、測試了5127次,這才在1980年代發明出全球第一台不需要集塵袋的吸塵器,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也為戴森後來創立自己的品牌「Dyson」 奠定了基礎,最終顛覆了整個吸塵器市場。

戴森於1991年在英國正式創立Dyson品牌,並在英國建立了自己的工廠,成立後推出的首款DC01吸塵器標榜「吸力永不減弱」,雖然定價是其他競爭對手產品的2倍,但憑藉強大的吸力與省去耗材的設計,迅速占領市場,在上市短短18個月內,DC01成為英國最暢銷的吸塵器。到1995年,DC01已經占據了英國吸塵器市場近50%的市占率。

在英國市場站穩後,Dyson後來專注在氣旋技術上,並將產品多元化,擴展應用在吹風機、烘手機、無葉片風扇、空氣清淨機等家電上。如今,Dyson在全球超過65個國家販售,其產品被視為家電創新的代名詞,大受全球消費者歡迎,以吸塵器來說,在2015年時,Dyson吸塵器的市占率,高達全球無線吸塵器市場上的4分之1。

Dyson的崛起與創辦人戴森(圖)息息相關。圖為無葉片風扇。(歐新社)Dyson的崛起與創辦人戴森(圖)息息相關。圖為無葉片風扇。(歐新社)

一度想造電動車 燒掉7億美元後停損

值得注意的是,Dyson產品在亞洲賣的特別好,Dyson如今有超過一半銷售來自亞洲地區。而Dyson早在2002年,就把吸塵器生產線轉移至馬來西亞,如今所有產品均在亞洲生產,Dyson也已在2019年時,把全球總部從英國倫敦遷移至新加坡。

Dyson後來擴大投資,開拓亞洲市場和投入新產品研發,其中就包含電動車領域。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Dyson一度被外界認為,可能會威脅到特斯拉(Tesla)的霸主地位,只是戴森後來發現,在開發出首款電動原型車 N526 後,其實已經燒掉高達7億美元(約232億元新台幣)的資金,若要量產的話,後續花費將會相當驚人,考量到產能的限制,若將 N526 原型車量產,每輛至少要賣21萬美元(約698萬元新台幣)才能回本,但在沒有品牌知名度與技術底蘊的情況下,消費者基本上不會買單,最終他決定,直接終止Dyson電動車量產計畫,早在2019年就及時止損。

儘管撐過了新冠疫情的影響,Dyson卻再也沒有能夠像以往一樣,推出席捲全球市場的暢銷商品,舉例來說,Dyson在2022年推出了具有降噪耳機和臉部空氣清淨機功能的「Dyson Zone」,雖然在耳機音質和空氣過濾效能上,市場給予正面評價,但問題在於價格太貴了,在英國市場售價就要820英鎊(約3.5萬元新台幣),而且其外型也被一些評測人士所詬病。雖然「Dyson Zone」的銷售數字並未公開,但2024年中的售價已下滑到580英鎊(約1.26萬元新台幣),較最初售價降了29%。此外,Dyson於2023年推出的掃地機器人,也不敵小米、科沃斯和石頭科技等中國平價品牌的競爭,市占率並不高。

Dyson的掃地機器人,在市場上不敵中國平價品牌的競爭。(路透)Dyson的掃地機器人,在市場上不敵中國平價品牌的競爭。(路透)

新品開發不順  大舉裁員

到了2024年7月,Dyson公布全球重組計劃,在英國裁員1000人,這占了英國員工總數的29%,對象包含高階管理幹部與一般員工,所有部門都將受影響,戴森執行長基納 (Hanno Kirner)當時表示,這是為了提前對未來挑戰做好準備,以因應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全球市場。

然後在2024年10月時,Dyson再度在新加坡裁員,但這次Dyson接受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採訪時,並沒有透露有多少員工被裁,只說公司在新加坡的目標不變,公司的團隊架構不斷與時並進,會採取必要步驟,確保員工有合適的技能。截至2023年底,戴森在新加坡僱用超過1920名員工。

針對Dyson大舉裁員一事,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教授格雷夫斯(Andrew Graves)指出,業內人士對這狀況並不感到意外,因為Dyson的產品在全球各地都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偏偏Dyson許多新產品並未取得成功。

到了2024年11月,Dyson也傳出正在尋求精簡馬來西亞的業務,將調整當地的吹風機製造工廠營運,Dyson後來解釋,正把47名員工從製造工廠,調往柔佛州的全球開發園區,但Dyson也強調,公司每年在馬國生產上百萬個產品,會繼續投資該國。

Dyson困境更顯示在業績上,戴森2023年度銷售額為71億英鎊(約3092億元新台幣),和4年前的2019年銷售額54億英鎊(約2352億元新台幣)相比,增長了31%,但2019年的銷售額和4年前的2015年銷售額17.4億英鎊(約758億元新台幣)相比,卻是增長了210%,顯示出Dyson銷售額在最近幾年,出現明顯增速放緩的狀況。與此同時,Dyson在2023年度的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為14億英鎊(約609億元新台幣),低於2021年度創下的新高15億英鎊(約653億元新台幣)。

在最近幾年沒有暢銷新商品問世,且現有產品銷售放緩,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業績增長出現增速放緩狀況的狀況下,未來Dyson要如何應對這番困局,外界都在看。

2024年7月,Dyson公布全球重組計劃,在英國裁員1000人,這占了英國員工總數的29%。圖為Dyson位於英國馬姆斯伯里(Malmesbury)的園區。(彭博)2024年7月,Dyson公布全球重組計劃,在英國裁員1000人,這占了英國員工總數的29%。圖為Dyson位於英國馬姆斯伯里(Malmesbury)的園區。(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