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銀行與資誠會計師事務的《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受通膨影響,台灣2025年可投資資產需達3300萬元以上才算「高資產族群」,估計今年人數可達81.6萬人。(記者李靚慧翻攝)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根據中國信託銀行與資誠會計師事務的《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受通膨影響,台灣2025年可投資資產需達3300萬元以上才算「高資產族群」,估計今年人數可達81.6萬人,較前一年大增逾10萬人,資產總值將達57.69兆元。這些族群的理財規劃目的,近半(48%)是為了資產傳承,較2021年增加13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自2018年起,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針對臺灣高資產客群進行調查,今(17)日發布《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調查指出,以2017年新臺幣3000萬為計算基準,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計算公式,得出2024至2025年,高資產客群的個人資產標準定為應達新臺幣3300萬元以上。
調查報告指出,臺灣地區2021至 2025 年高資產客群總人數,巿場規模自50.53萬人開始成長.2023年達70.16 萬人、2024年為70.65 萬人,2025年達81.60 萬人,年增15%;資產規模則分別達新臺幣 31.87 兆元、33.26 兆元、48.13兆元、50.79 兆元、 57.69 兆元,平均年增17%。
高資產客群進行理財投資的主要目的為何?根據調查顯示.近半數(48%)族群是為了「傳承規劃」,特別是聚焦於保障子女的生活水準及人生規劃,更擔憂財富分配與傳承,且高資產客群對於傳承的步調已明顯加速。
中信銀分析,另一方面,隨著平均壽命逐年提高、高齡化浪潮,近6成高資產客群嚮往的退休生活是追求個人愛好與環遊世界,退休後的收入來源,除了儲蓄外,61%委託財富管理機構操作,更發現45歲以下族群有27%希望經營夢想事業,45歲至65歲則有28%期望享受田園生活。
在其他財富管理的目標上,「子女教育規劃」及「追求生活品質」的優先度明顯提升,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許多高資產客群不但關注投資移民與海外第二身份等議題,也開始配置境外非自住房地產,未來三年有興趣布局的人數成長一倍,「布局海外」成為高資產客戶重視的理財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