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鋼為國內電爐大廠,電價、氣價連番調漲,對營運帶來挑戰。(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電爐大廠東鋼(2006)下午舉行法說會,東鋼董事長侯傑騰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地緣政治可望減緩等,年初時市場確實有一點「跌深反彈」跡象,1、2月鋼筋接單大增,但東鋼認為,這是川普貿易政策帶來的特殊狀況,川普對鋼鐵業影響,仍充滿不確定性,等就職百日「子彈飛一會」再評估,會比較洽當。
東鋼煉鋼、軋鋼產能都有365萬噸,去年鋼筋出貨量136.42萬噸、型鋼62.18萬噸;東鋼表示,今年鋼筋目標出貨量約145萬噸、型鋼則是62萬噸,目前東鋼的鋼筋在手訂單量仍有100萬噸以上,能見度約9個月,今年鋼結構的訂單也是全滿,能見度到明年上半年。
東鋼總經理黃炳樺說明,去年底鋼價是近三年低點,川普上任帶來重建利多,全球鋼鐵股都率先反映,鋼鐵業特性更是追漲不追跌,去年下半年接單變少,但國內營建工程計畫未變少,在川普就任後,國際貿易政策帶來巨大變化,今年1、2月接單年增60%,但時間拉長來看,去年9月到今年2月,接單成長約5.3%。
而利差是否能擴大,黃炳樺分析,今年初廢鋼等原料採購價低,但生產的能源價格高,一來一往「有努力的空間」, 在毛利部分雖不擴大,但能夠穩健維持。
至於川普的關稅政策衝擊,黃炳樺直言,沒有太大影響,2018年川普就任就以國安為題提出232條款,並給加拿大、墨西哥、澳洲豁免配額,拜登政府後又追加日、韓、巴西等國,此次課徵關稅是把配額取消,大家都是課徵25%,最大影響是美國的需求仍大於生產,過去主要進口來自豁免國,接下來一視同仁。
黃炳樺強調,東和鋼鐵建築用鋼很難有替代產品,與景氣循環息息相關,要關注中國經濟是否復甦,美國課稅對通膨影響等。
另外,東鋼身為電爐大廠,去年電價兩波調漲後,合計漲幅達38%,電價佔鋼筋成本已來到13.4%,加上工業氣價已漲50%,三月也再漲10%,黃炳樺不諱言,今年電價、天然氣等能源仍是營運面的挑戰。不過,東鋼已提出2030年要達到RE30,今年可達到RE15,若發電效率佳,還有可能達RE16。
東鋼今年資本支出主要用於工廠環境設備改善與投資自動化設備,預估未來五年要投資300套設備,希望讓3K工作由機械設備取代,首批設備34套,會在今年第二季末、第三季初裝機,東鋼也不會因為有自動化,就讓人員精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