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技術司司長邱求慧指出,AI關鍵戰場在於散熱技術的「隱形革命」。(路透)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數位主權時代來臨,算力即是國力的彰顯。經濟部技術司司長邱求慧指出,AI的競賽不僅是運算力之爭,更是能源與散熱的較量 ,關鍵戰場在於散熱技術的「隱形革命」。
邱求慧指出,散熱技術已悄悄推動AI產業升級,當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去年公開讚揚液冷技術時,「才讓市場意識到AI運算的極限,不是算力,而是散熱」,AI的關鍵戰場就是散熱技術的「隱形革命」。
邱求慧進一步說明,過去的處理器功耗約100W,而現在輝達最新GPU已飆升至1000W,若散熱不足,系統恐怕直接當機。
有鑑於此,經濟部補助工研院開發「雙相浸沒式冷卻技術」,已成功突破傳統冷卻瓶頸,將散熱能力提升至1500W以上,大幅提高AI晶片的運算穩定性與能效。
邱求慧表示,目前該技術已與AMD合作驗證新一代高功率AI晶片,能在高負載環境下維持穩定運行,加速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訓練與推理。
另根據全球超級電腦Top 500在2024年11月揭露的最新統計,全球算力前10名依序為美國6475PF、日本940PF、義大利849PF,瑞士473PF、德國405PF、芬蘭391PF、中國319PF、法國298PF、西班牙221PF及韓國213PF,皆在台灣之前,台灣則以103PF,位居全球第11名。
全球算力第一為美國6475PF(每秒千兆次浮點運算),1個PF相當於10萬台高效能個人電腦,美國的算力規模是各國難以望其項背。
台灣則以「AI之島」為國政願景,近年來急起直追「擴算力」,並要強化AI自主發展導入百工百業,公私部門已啟動大型算力建置計畫,截至去年算力已有103PF,全球算力效能排第11。
在晶創計畫與大南方新矽谷計畫助攻下,我國公私部門累計總算力今年可達300PF、2028年預期可突破1000PF、2029年可超過1200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