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北京健保搶錢 ? 中藥做成顆粒價格倍增 「肉桂」價差達44倍

2025/02/13 15:52

近期北京將200種中藥納入醫保,原料製成顆粒後價格大幅飆升。示意圖。(彭博)近期北京將200種中藥納入醫保,原料製成顆粒後價格大幅飆升。示意圖。(彭博)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期中國西藥的集中採購「跌破成本價」、創歷史新低,反觀最新出爐的中藥健保價,中藥原料做成顆粒後,多項藥品價格直線暴增,最高價差達44倍,引發中國媒體和網民熱議,直言北京健保開始搶錢了嗎?

中媒報導,北京市醫保局近期新增200種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目錄,當中醫保報銷單價最高的是「炒酸棗仁顆粒」每公克單價約6.3元人民幣(以下皆同,約新台幣28.26元),但市場購買炒過的酸棗仁,每克約5到10元之間(約新台幣22.44至44.88元)

白芷、也就是滷肉時用的香料配方,電商價格每500公克大約20元(約新台幣89.7元),但做成顆粒後,健保報銷每500公克價格280元(約新台幣1256元),價差高達14倍。

做菜和煮甜品用的百合,乾燥百合的電商賣價每500公克約67元(約新台幣300.5元),做成配方顆粒後,醫保報銷價格每500公克500元(約新台幣2242.8元),價差高達7.4倍。

去核切片的紅棗干,電商售價每500公克約13元(約新台幣58.31元),做成配方顆粒後,醫保報銷價格每500公克約1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48.56元),價差逾7.6倍。

許多人感冒時會喝的葛根粉,在同仁堂售價每500公克約38元(約新台幣170.45元)還包郵寄,但做成配方顆粒後,醫保報銷價格為每500公克為184元(約新台幣838.8元),價差達4.8倍。

肉桂常用於燉肉或甜品,也是常見香料,市場每500公克不到15元(約新台幣67.29元),做成顆粒後,醫保報銷價格每500公克660元(約新台幣2960.7元),價差高達44倍。

至於無核山楂片,市場買每500公克13.5元(約新台幣60.56元),做成顆粒後,醫保買單每500公克120元(約新台幣538.3元),價差達8.8倍。

中媒指出,部分讀者誤會生產中藥顆粒是高科技、高標準的事情,實際上製做中藥顆粒和生產現代醫學藥品,完全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