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波及到香港,進一步威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法新社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對中國發起新的貿易戰,祭出廣泛的關稅,這些行動也波及到香港,此舉模糊了香港和北京之間的界線,進一步威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彭博》報導,川普本週對中國加徵10%關稅,這次的行動也是川普在2020年簽署行政命令,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後,首度將香港產品納入關稅清單之中。新關稅啟動後,美國郵政(USPS)隨即宣佈,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和香港的包裹,不過幾小時後就撤回了禁令。
川普政府目前也以國安疑慮為由,要求巴拿馬切斷與香港企業的聯繫,川普稱,巴拿馬運河是由中國人經營,並且受到其軍隊控制。在川普施壓下,巴拿馬近日傳出正在評估是否取消與香港富商李嘉誠在巴拿馬運河經營港口的合約。
在北京鎮壓異議人士,以及嚴格的防疫措施導致人才外流後,香港特首李家超正竭力重振香港作為穩定商業中心的形象,美國拒絕區分香港和中國的情況,對這座尋求復甦的城市來說是一大打擊。
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劉冬舒表示,如果在愈來愈多政策領域,沒有將香港和中國分開來,那麼香港作為串連國際的地位和角色將受到質疑,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經濟學家普遍希望,川普對香港的關稅僅限於在香港生產的商品,而不是佔了大部分貿易的再出口,降低對香港的傷害。香港產品僅佔去年總出口量的1.3%,主要是珠寶、黃金和金屬,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銷往美國。
對於在這個國際樞紐營運的企業來說,美國對中港同時祭出關稅的行動,凸顯了企業要在香港開展業務面臨的新地緣政治風險。
早在川普上一個任期,中國推動港版國安法時,川普就放話將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隨後也確實採取行動。在北京收緊對香港控制的同時,華府也將對敏感技術的出口限制,擴大到這座城市,讓香港也面臨與中國一樣的出口管制。幾週後,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讓香港地位正常化,並稱這是對中國剝奪香港居民自由的回應。
這項行政命力結束了香港在經濟、貿易領域的特殊待遇,要求香港的產品標示為「中國製造」,儘管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來支持香港對此要求提出的挑戰,但這些變化加劇了人們的看法,儘管北京宣稱香港能保有司法獨立,擁有自己的貨幣和網路自由,但實際上香港正逐漸變成中國的城市。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政治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川普將香港和中國混為一談,與美國政府、商界重新定位的趨勢一致。史宗瀚補充,當法律結構出現這種戲劇性的變化時,人們可以得出合理的結論「中國和香港已融合」。
從川普對巴拿馬施壓可見,美國正在奪回具影響力的地區,在海外擁有基礎設施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政治審查,恐阻止企業從外國投資香港,特別是在戰略資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