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的TikTok禁令讓美國用戶不滿,大量轉向湧入小紅書。(路透)
中國極度上癮的應用程式 攻佔美國大街小巷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多年以來,中美兩國多重角力,美國以硬實力在先進晶片戰中強壓中國,中國則以軟實力反擊,利用1款令人極度上癮的應用程式在美國擴大影響力,對美國進行數位監控,同時大賺美國人的消費財。
「TikTok」是中國抖音的出海版。根據民調公司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30歲以下成年人,主要透過TikTok獲取新聞,20歲以下的人群中,超過50%是每天使用TikTok。
分析師指出,就全球第二大電商市場美國而言,每年網站成交金額(GMV)成長率約5%,當中TikTok市佔率約7%-15%,已為全美最大的社群電商平台。
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意識到TikTok在美國已坐擁龐大的高黏性流量,擔心北京透過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獲取其1.7億美國用戶的個人資料,並傳播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點,各種偷走國家、司法迫害的陰謀論和進行「大外宣」。因而對TikTok採取壓制禁令,要求須脫離中國母公司並賣給美國,否則將禁止在美國營運。
美國政府此舉措引爆TikTok美國用戶不滿,大量轉向湧入有「中國版Instagram」之稱的「小紅書」。自2025年1月11日起的短短幾天內,「小紅書」在北美App Store排行榜見到明顯推升,從原本20幾名一舉衝上第1名。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市場最新傳出,在美國多方資本競逐,TikTok交易即將完成,未來可望繼續在美國營運,但TikTok和小紅書兩個社群平台的屬性本不同,TikTok是短影音分享平台、偏重娛樂性,小紅書高達70%以上是圖文為主、影音為輔,偏向利他主義(你分享的內容能不能幫到其他人)。
因此,即使TikTok用戶可繼續使用,但曾經出走的美國用戶,也不一定會完全轉回其平台。
TikTok美國用戶舉著「保留TikTok」的標語。(法新社)
TikTok難民報復性湧入 「本土書」變身「國際書」
在拜登政府時期簽署了一份法案,給予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6個月時間自短影音平台TikTok撤資,否則TikTok將面臨美國禁令。
TikTok執行長周受資聲稱,TikTok不是中國的代理人,不但在自家軟體上推出滿版廣告,控訴美國政府剝奪1.7億人的言論自由、也直接這滿版的廣告上設置一個撥打電話的按鈕,呼籲用戶直接致電給美國國會抗議。
但美國最高法院在1月17判決「維持短影音平台TikTok禁令」,TikTok搶在19日「不賣就禁」的禁令生效前,於18日自行中止美國服務,隨後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執行期限延後75天。
小紅書的數據存放於中國境內,對美國國安的衝擊,更勝TikTok。(路透)
小紅書數據存於中國 對國安危害更大
美國使用者認為,美政府封殺TikTok的禁令是在壓制言論自由,所以報復性地轉移到小紅書以示抗議,這導致他們成為「TikTok 難民(TikTok refugees)」。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難民」們並未譴責TikTok自行終止的決定,反而將輿論砲口一致對準美國聯邦政府,同時展開社群抵制行動,全面轉戰中國另一社群平台「小紅書」(RedNote),而不是美國自家的社群平台,例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或X。
面對大量來自美國新用戶,導致「小紅書」營運團隊手忙腳亂,不僅全力進行網站維護及更新,還通宵加班、招募新血,以接住這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中國網友笑稱,小紅書真的成了「國際書」。
專家指出,美國數據經紀幾乎沒有被監管,TikTok讓中國政府不受限制地訪問美國的大量數據,引發美國政府對TikTok的運作存有擔憂。現今,中國小紅書也湧入大量的海外用戶,可望推升社群規模和國際市場佔有率更進一步擴大,中國在全球影響力也將再提升。
美國專家擔憂,與TikTok不同的是,小紅書的數據存放於中國境內,構成的國安威脅,恐更勝TikTok。
美用戶湧入令中國政府緊張,要求小紅書加強監控過濾。(擷取自中國社交平台)
轉戰小紅書也無自由 北京下令「密切監控」
過去一 段時間,小紅書上的聊天室裡擠滿了美國人和想練習英語的中國人。許多帖子裡,是美中兩地用戶同時吐槽在各自國家的種種弊端;熟悉中國政府審查制度的中國用戶卻警告,「這情況可能持續不了多長時間」。
《華盛頓郵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最高互聯網監管機構的官員在上週要求小紅書須密切關注中、外用戶之間的互動,並在必要時進行干預。知情人士說,中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要求小紅書過濾北京方面認為敏感的話題,包括中國國內政治。
因此,這些來自美國的境外用戶大量暴增,讓小紅書「喜憂參半」。除了緊急投入人力在「即時翻譯」功能的開通,同時火速招聘英文內容的審核人員,其主要的工作內容,除了須負責英文審查,也得全力開發資訊隱藏、封鎖的功能,讓中國境內、外的IP的用戶無法看見彼此的內容,並降低雙邊內容互推的頻率,以符合北京監管要求。
專家指出,面對中國政府的施壓,小紅書正十萬火急的加築一堵隱形的牆,並增加牆上偵查哨兵。導致來自美國新用戶的帖子,已遭到小紅書審查機構的限制。
騰訊與中國政府一直保持密切聯繫。(路透)
中國政府持有科技公司黃金股 有完全掌控權
中國在於軟實力發揮上,已經是游刃有餘。早年,中國政府對於網路內容嚴格掌控,不但將手伸入騰訊,主要透過騰訊在全球遊戲領域的主導地位,將數位娛樂變成了向全球展示中國文化和影響力的強大工具。
《路透》在2023年10月報導,中國政府旗下的基金已入股科技巨頭騰訊控股(Tencent)一家國內子公司,這是北京加強對中國科技業控制的最新跡象。此外,該基金也持有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和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
市場人士指出,北京是自6年多前開始,收購中國科技公司股份,這些股份又被稱為「黃金股」。這些股份是指,有時涉及董事會席位或其他權利,允許中國政府存取線上數據並監控這些公司的業務活動,這引發了人們對國家利益與企業戰略交叉點的質疑。
因此,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美國參議員華納(Mark Warner)示警,美國人正湧入對手國家擁有的社群平台。呼籲美國必須以「全面且基於風險的方式」來評估,並紓解外資應用程式帶來的風險。
南加州大學專門研究中國科技監管的法學教授張湖月(Angela Zhang)指出,總部設在中國上海的小紅書,比海外總部設在新加坡的TikTok更容易被中國政府蒐集個資。因為TikTok的演算法受美商甲骨文公司(Oracle)的密切監管,但小紅書的演算法則受中國政府的密切監管。
據了解,小紅書成立於2013年創立,2014年在中國用戶數已達百萬。2016年和2018年,小紅書接續拿到騰訊、阿里巴巴這2大巨頭共價值4億美元投資,當時小紅書月活用戶達到了近1億。2021年11月,小紅書再獲這兩大巨頭約5億美元的投資,此次融資完成後,小紅書市值一度超過200億美元。
截止2023年,小紅書的用戶超過了3.5億,超過70%為女性用戶。胡潤研究院預估,小紅書市值約1000億元人民幣,名列「2023胡潤中國500強」第101位。
消息人士指出,小紅書在2023年時已實現盈利、淨利為5億美元,較前一年虧損2億美元呈現大幅翻轉,預估2024年淨利潤或將超過10億美元,而該公司本有意在美國掛牌上市,但先前已暫停該計畫,未來有意尋求在香港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