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表示,國內12家銀行承作高資產財務管理的業務規模,今年4月底已經一舉突破兆元大關。(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12家銀行承作高資產財務管理的業務規模,已經一舉突破兆元大關、金額為1兆038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84.7%;若與開放初期、2021年底的2077億元相比,兩者差距更高達五倍。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目前已獲准辦理高資產客戶財富管理業務的銀行有12家,包括中國信託、兆豐、上海、國泰世華、第一、合作金庫、瑞士銀行台北分行、玉山、台北富邦、元大、華南、滙豐(台灣),12家銀行均已全數開辦。
截至去年4月底,經銀行審核通過成為高資產客戶者有8330人,高資產客戶的管理資產規模(AUM)合計已達新臺幣1兆0387億元,較2021年底之2077億元,已有5倍成長。
其中,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前三大銀行,依序為合庫2003億元、中信銀為1913億元及兆豐銀1863億元,前三大排名國銀,就吃下超過一半的高資產財管業務的市場。
回顧過去,金管會是在2019年底推出「財富管理新方案」,並於2020年8月7日訂定發布「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針對資產達新臺幣1億元以上之高資產客群,透過法規鬆綁,放寬符合資格條件的銀行對高資產客戶提供多元化金融商品及顧問諮詢服務,也希望提升我國銀行商品研發能力,加速專業人才培育。
另為鼓勵國際性大型銀行參與,將國際辦理財富管理的經驗引進我國,金管會再於去年12月12日修正該管理辦法,擴大引資攬才條款的適用對象。
金管會強調,我國開放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財富管理業務,除擴大財富管理業務規模,提升我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之外,亦期許銀行能秉持永續的精神及良好的誠信文化持續辦理本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