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中國電動車 奧步侵襲歐洲

2023/09/29 08:12

歐盟決定對中國出口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路透)

政府補貼中國電動車 歐盟要查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西方國家積極普及電動車市場,不過如今的歐洲市場已被中國電動車佔據,歐盟執委會更決定要對中國出口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認為該國以較低價格進行不公平傾銷,隔日中國商務部也反擊,稱這是歐盟「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已對中歐經貿系帶來負面影響。

外媒報導,許多美國電動車廠認為中國給予汽車業者國家補貼,可以讓其電動車售價保持在極低的水準上,使其在市場更具有優勢,而這樣的優勢已被許多人認為競爭關係不平等。

今年第3季初,有許多車廠紛紛宣布將要削減電動車的生產成本,主要也是受到中國電動車售價較便宜的影響,其中,一輛廣受好評的MG4電動車竟比福斯ID.4還要便宜1萬歐元(約台幣33.87萬),消費者很難不被吸引,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車目前在歐洲市場佔比約8%,但是根據最新的預估值,至2025年佔比將會直接翻倍至15%以上,讓歐洲當地車廠面臨極大壓力。

中國MG4電動車在歐洲市場比歐系福斯的ID.4還要便宜一萬歐元。(彭博)

中國電動車 平均便宜30%

外媒報導,根據數據調查,在德國販售的中國品牌電動車的平均零售價比非中國電動車平均價格低29%,這還不包括歐洲國家各別的環保補助或折扣,在法國跟英國的平均售價低更多,分別低於其他歐洲車款32%及38%。

如今,歐盟將針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此舉看來是想撐住身為歐洲經濟支柱的傳統汽車大廠,包括福斯(Volkswagen)、賓士(Mercedes-Benz)及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這些車廠雖然成功跨入電動車界,卻面臨中國廠牌激烈的競爭壓力。

而中國出口至歐洲的熱門車款除了比亞迪之外,還包含上汽集團(SAIC Motor)的「MG」、浙江吉利控股集團(Geely)的「Volvo」,根據研究數據,今年1月至7月底,中國電動車廠牌的歐洲註冊量年增超過130%,其中比亞迪電動車在歐洲的註冊量也暴增323%,是歐洲成長最快的廠牌,相較之下,歐洲廠牌僅有36%的成長率。

中國電動車售價遠低於歐洲廠牌的電動車,使歐洲車款銷售量不佳。(美聯社)

共享汽車亂象 中國有大量汽車墳場

另外,中國電動車銷量近幾年不斷攀升,再加上中國祭出的補貼措施,有效推動純電動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卻同時讓很多企業出現「騙取補貼」的意圖,將自己製造的車賣給自家的的共享汽車租賃公司,有的甚至將車用電池拆除,反覆裝到不同的車以申請補貼。

根據《彭博社》消息指出,中國至少有6座城市出現無數被集中棄置的電動車,大多停放在人煙稀少的停車場周圍或河岸上,且外觀相似、皆出自少數幾種型號及來自相對冷門的車廠,似乎也是因共享乘車服務亂象而生,其被拋棄的原因也顯而易見,不外乎是乘車公司倒閉,其二原因可能是,市場出現其他更先進、續航力更強的型號而遭到淘汰。

其他媒體稱,有些被棄置的電動車電池已被拆下,甚至引擎蓋和車輪都已消失,沒想到,中國為了刺激產業祭出補貼措施,卻引發資本瘋狂造車及推出乘車服務的亂象、過強的補貼力度更滋生出「騙補助」的公司。

中國為刺激電動車產業祭出補貼措施,卻引發車廠「騙補助」亂象。(路透)

中國電動車廠 5年減少80%

雖然中國對歐洲出口的電動車數量爆增,再加上銷售量持續上升,讓歐洲當地車廠面臨巨大壓力,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的結果,不過,中國國內車市競爭激烈,不少電動車廠仍深陷虧損。

外媒稱,中國政府雖然大方補貼電動車買主,成功推動該國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但迅速發展的背後卻是造成大量新創車商倒閉,據了解,已經有許多早期就採用電動汽車的網約公司倒閉,當時在2019年的中國還有500家電動車商,沒想到短短的5年內數量驟減,僅剩約100家。

甚至有些電動車廠根本沒有製造出成品就宣告破產,其中2016年成立的拜騰汽車剛開始獲得騰訊和鴻海支持,定位為高端電動汽車,4年後便宣告破產。

2014年成立的奇點汽車,曾經是市場中的寵兒,沒想到在燒光170億人民幣(約台幣749.7億)的募資後,仍然做不出一輛完整的電動車,最後只靠賣軟體維生,也於今年6月宣布破產,

另外還有2008年成立的恆大汽車,一直到2022年9月才推出首款電動車,但因為品質太差一度停產,最後復產時也僅銷售千輛,甚至負債超過1800億人民幣(約台幣7938億)。

中國補貼電動車廠推升銷量,卻導致大量新創電動車商倒閉。(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