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習近平問題讓外資大舉流出中國。(路透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文章指出,中國竭力向每個願意聆聽的人強調,中國再度矢志開放。中國的努力無他,只因外資已經枯竭。然而,中國經濟有一道「習近平問題」,因此儘管努力吸引西方,中國或許不能指望外資將很快回流中國。
該文說,隨著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中國疫後的經濟復甦已停滯,北京向西方釋出「來這裡投資」的明確請求。中國總理李強上月在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一再重申中國對開放的承諾。近幾月,北京也迎接美國貴賓來訪,包括氣候特使凱瑞、財政部長葉倫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中國之所以這麼做,原因簡單:外資已枯竭了。研究公司榮鼎集團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國際投資人、企業與政府在中國支出僅200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1000億美元大幅下滑。
該驟減可能應歸咎於習近平的鐵腕。在去年底的中共20大上,這位中國國家主席奪取權力、公佈由政治親信組成的領導班子,並公然羞辱他的親商前任領導人胡錦濤。驚慌的投資人對此的回應是大舉拋售中國股票,導致6兆美元流出,同時,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貶值。
單是今年,北京已禁止採購部份美國美光公司晶片,派公安前往美國顧問公司貝恩上海辦事處進行搜查,同時打壓中國大型科技企業,使其總市值蒸發1.1兆美元。中國政府也實施嚴格的資本管控,導致即使是外籍人士也難以將資金帶出中國。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今年三月間說,由於資本管制,他對於投資中國「非常、非常審慎」。
文章說,習近平的獨裁強硬統治沒有談到「對開放的承諾」,因此儘管中國再次努力吸引西方,但不應期望外國投資將很快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