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今年上半年開罰1億0877.5萬元。(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融三業最新裁罰統計出爐!金管會今天表示,2023年以來至6月29日為止,三個業務局共裁罰總金額為1億0877.5萬元、突破億元,較去年同期6748萬元,年增率達61.2%。
不過,由於去年裁罰金額是最四年最少,比較基期低,因此,仍要再觀察下半年裁罰狀況,現在還言之過早。
這項罰鍰數字統計,是以金管會轄下銀行局、保險局及證期局為「計算主體」,而非產業別(金融3業);換言之,3大局開罰對象除了自己負責業別為主,也會有跨業別裁罰的情況,比如:保險局會裁罰銀行銷售保單缺失等。
首先,檢視三大業務局的今年以來開罰金額比較,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表示,截至6月29日(即今年上半年),開出裁罰件數為13件,比去年同期增加6件,至於裁罰金額為3879.5萬元,較去年同期(1680萬元)增加2199.5萬,年增率達130.92%。
侯立洋說,今年裁罰金額前三名依序為中信銀行遭罰2000萬元、台新銀遭罰800萬元居次,花旗銀行罰600萬元為第三。
其次,就保險局來看,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指出,上半年開罰20件跟去年同期一樣,今年上半年金額為3450萬元,比去年的2210 萬元、年增56.10%。
保險局今年上半年開出的紅單,最高金額依序為三商美邦人壽罰480萬元、國泰人壽與新光人壽兩家都是罰240萬元。
再者,檢視證期局開出罰單,對象包括:證券期貨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等,合計紅單件數有108件,雖然較去年的118件少了10件,但今年罰鍰金額為3548萬元,比去年同期的2858萬元、足足成長24.14%。
至於證期局開出前三大金額罰鍰,依序為開罰康和證券144萬元最多, 至於第二及第三高罰單,都是同一家公司街口投信,罰鍰分別為120萬及102萬元。
不過,金管會去年在立法院送出的今年保費收入目標為3.13億元,上述三局加起來的裁罰金額1億0877.5萬元,目前達成率占比僅34.7%,還落後一大截。
「雖然主管機關設有年度罰鍰預算目標,但並不會有壓力。」金管會官員回應,設定目標是給自己一個努力方向,但主管機關不會為了罰而罰;官員強調,每一筆罰鍰都是有所本,主管機關必須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