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真正國民待遇」,招攬外籍晶片專家。(路透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隨著美國升高對中國的科技出口管制,中國矢言以舉國之力,達成晶片自給自足的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最高經濟官員劉鶴在卸任前夕的一場座談會上說,中國將制定改善中國晶片人才短缺的政策,給予外籍專家「真正的國民待遇」。至2024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將需近80萬名專業人員,超過本國人才供應3分之1。
南華早報報導,劉鶴2日在集成電路(積體電路)企業發展研討會上說,中國必須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用好政府和市場兩方面力量」發展半導體產業。劉鶴此言顯示北京正與美國展開一場晶片持久戰。
他說,晶片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攸關國家安全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
他補充,中國政府將設定「務實的發展目標」,協助企業解決困難,「在市場失靈的領域發揮好組織作用,引導長期投資,對國內人才給予一視同仁的優惠政策,對外籍專家給予真正的國民待遇,幫助企業加快引進和培養人才」。報導指出,至2024,中國半導體業將需近80萬專才,超過本土人才供應量3分之1。
報導說,新華網對劉鶴演說的摘要沒有直接提到美國的出口管制,不過劉鶴演說的時機正值北京對於美國為首、旨在遏阻中國晶片技術發展的聯盟表達憂心之際。中國官員已公開呼籲日本、南韓與荷蘭協助維持晶片供應鏈的穩定。
華府已說服日本與荷蘭,加入對中國晶片設備出口管制措施,而由美國為首、成員包含日本、南韓與台灣的Chip 4聯盟也逐漸成形。同時,華盛頓強調,獲得美國政府補貼的晶片製造商將長達10年不得在中國投資先進製造設備。去年10月,拜登政府也限制美國公民與綠卡持有人在中國先進晶片企業工作。
報導說,由於中國難以取得智慧手機所需的先進晶片與相關設備、材料,中國企業改而大舉投資汽車與家電所需的成熟製程晶片。中國地方政府,從深圳至上海正推出各項半導體發展獎勵計畫,鄰近上海的蘇州今年設定的目標是半導體產量增加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