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風能產業委員會表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事實上是緊跟國際技術發展趨勢,在打造新世代的技術。 (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近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評論台灣離岸風機建置成本的觀點,頻遭各界專業人士、單位反駁有誤導之虞。SEMI風能產業委員會今(28)日解析國際趨勢及台灣風電建置之重點,並指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事實上是緊跟國際技術發展趨勢,在打造新世代的技術。
SEMI風能產業委員會今日針對台灣離岸風電4大建置重點說明。
第1、目前台灣離岸風場是由開發商籌資建置,除了過去示範風場及遴選風場為台電躉購之外,競價風場的獲利立基則是與企業用戶的購售電合約。
第2、有鑒於此,離岸風場建置的目標為保證25年以上的生命週期營運無虞、持續發電給予購電用戶。為此,品質與交期是風場建置最大考量重點。
第3、有鑑於台灣海峽水流較急、海床深度較大之特性,施工難度相較其他區域而言較高。此外,為提升發電效率、同時降低近岸開發對於動物棲息地及環境的影響,台灣離岸風場開發,多以遠岸風場為主,並搭配大型風機。透過提升單一風機發電容量,減少整體風機安裝支數,藉此降低風場建置對於海洋生命的影響。
第4、離岸風電產業在台灣的建置過程中,更肩負建置本土產業鏈及培育本土人才之責,對於離岸風電的建置是以「產業整體發展效益」為考量。
另外,目前國際上離岸風電產業發展有4大趨勢,分別為「各國加速離岸風電建置」、「積極發展風機大型化、浮動式風場等前沿技術」、「透過創新能源技術以加速擴大再生能源應用與產業減碳」,以及「以產業永續發展為目標,加速整體供應鏈淨零轉型」。
SEMI風能產業委員會表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也緊跟國際技術發展趨勢,積極打造下世代離岸風電技術,大規模的離岸風電建置,在達成能源轉型的路徑上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新的全球低碳經濟強調生產製造過程的減碳,對於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的經濟體影響甚大,而台灣擁有豐富風力資源,透過大規模離岸風場的建置,將有助台灣能源轉型,提升相關產業之全球競爭力。
最後,SEMI風能產業委員會表示,在邁向2050淨零的道路上,離岸風電產業亦透過訂定永續方針、致力於整體供應鏈脫碳化、增加生物多樣性計畫與大自然共榮共存,以達成永續目標,並兼顧低碳經濟發展、能源轉型以及綠能建置之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