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主要生產不銹鋼緊固件。(翻攝官網)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東明-KY(5538)26日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東明表示,新廠受到疫情、封控等影響,進度稍微遞延,預計今年底可通過驗收,最快明年第1季投產,部分將生產毛利較高的非標準品,有助未來營運;從目前接單來看,第3季後拉貨力道增加,處於量增價跌情況,不過全年營收有望再戰新高。
東明生產不銹鋼緊固件、精線、外貿型產品(非標準品),產品應用在太陽能、電動車、軌道交通、工業廠房、機械設備等。
東明表示,歐洲太陽能發電比重高,近年美、日、歐都有大規模需求,台灣也持續發展,對於不鏽鋼緊固件而言,太陽能產業會是未來2、3年重要亮點,東明也投入不同型態,例如漁電共生支架所需緊固件的相關研發。
東明有65%營收來自中國,東明說明,今年上半年確實受到封控影響,但第3季起每月出貨量都超過1萬噸,市場拉貨力道回穩,不過價格部分,受到原材料價格下跌影響,和去年相比約下滑30%左右。
至於美國市場透過與策略夥伴合作,由東南亞出貨,則是穩健成長,歐洲市場則因為戰爭、能源危機等,需求降緩,東明預估今年全年出貨量應可達到13萬噸,持續創高。
廠房投資部分,東明在既有廠區添購新設備,並同時建置新廠,原廠產能13.6萬噸,新廠產能4.5萬噸,其中,規劃生產螺帽3.5萬噸、小螺絲1萬噸。東明說,新廠建置因受到中國疫情、限電等影響,預計年底驗收,明年3、4月設備到位後,開始投產。
中國20大結束後,東明認為,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有1個結局,中國也不可能不要經濟,目前9月、10月接單與出貨都優於先前,整體變化仍要持續觀察。
東明說,今年是不容易的1年,除了疫情又有戰爭、通膨、能源危機等,太多非市場因素干擾,但單純看市場產業,還是非常健康,緊固件仍是有前景產業,公司還是忙碌,沒有鼓勵員工太常放假。
東明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3.66元,優於去年同期2.9元,法人估計,全年營收約有5-8%成長,可望挑戰143億元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