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訂單遞延台積電3奈米緩擴產,台積電澄清:按計畫進行(資料照)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指出,英特爾(Intel)計畫將Meteor Lake當中GPU晶片組外包給台積電生產製造,但該產品原規劃於今年下半年量產,但因產品設計與製程驗證問題遞延至2023上半年,近期量產時程又因故再度遞延至2023年底,使得2023年原預訂的3奈米產能近乎全面取消,投片量僅剩餘少量進行工程驗證。
台積電對上述消息回應,公司不評論與客戶業務,且公司產能擴充項目按照計劃進行。
TrendForce表示,此舉已大幅衝擊台積電擴產計畫,造成3奈米製程自2022下半年至2023年首波客戶僅剩下蘋果(Apple),產品包含M系列晶片及A17 Bionic。台積電因此已決議放緩擴產進度,以確保產能不過度閒置造成巨大的成本攤提壓力,除正式通知設備供應商調整2023年設備訂單外,由於3奈米擴產成本高昂,TrendForce預期該舉動也將影響部分2023年資本支出規劃,導致台積電2023年資本支出規模可能低於2022年。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英特爾大幅調整其2023年委外代工計畫,導致台積電2023年擴產計畫也隨之暫緩,但觀察其他先進製程客戶,超微(AMD)、聯發科(MediaTek)及高通(Qualcomm)等皆已陸續規畫於2024年量產3奈米產品。同時,蘋果2024年iPhone新機預計也將全面導入3奈米製程處理器,上述客戶的導入都將挹注台積電2024年3奈米產能利用率及營收表現。
TrendForce認為,儘管英特爾產品的遞延造成台積電已決議抑制其2023年資本支出,但在蘋果3奈米產品放量的挹注下,台積電全年營收仍將較2022年成長,但成長幅將較為趨緩,資本支出的調降對台積電來說也能減輕龐大的成本攤提壓力,降低3奈米量產初期對毛利稀釋的程度。
展望2024年,在超微、聯發科、高通等客戶新產品陸續到位的挹注下,TrendForce指出,3奈米製程產量可望步上正軌,進一步推動台積電營收規模強勢成長。
不過,TrendForce認為,Intel自身Intel 4製程發展狀況及其伴隨的委外狀況仍為台積電重要的潛在成長動能,倘若Intel 4未能如期量產,英特爾可能將其運算核心(computing tile)加碼委外到台積電,也將強勢帶動台積電2024年成長規模,相反地,倘若Intel製程發展順利,選擇自行製造相關產品而取消台積電訂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