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瞬間成過街老鼠?中國遊戲業度寒冬

2022/04/28 08:32

中國監管整頓力道猛烈,去年下半年有1.4萬間公司倒閉,遊戲業陷入寒冬。(彭博)

中國監管出手整頓 多間遊戲公司倒閉、裁員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遊戲業2020年因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帶動宅經濟,營業額年增20.5%,同年GDP正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然而,中國去年遊戲銷售雖仍舊保持成長態勢,但增速出現放緩,此外,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遊戲業遭監管當局祭出的嚴格措施重擊後,陷入史無前例的產業寒冬。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NPPA)去年7月起停止發放遊戲版號,直到今年4月才再次核發,不批准新遊戲對小型公司的打擊甚大,中媒指出,去年7月~12月,共有1.4萬間相關企業倒閉,幾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不止如此,字節跳動、百度、騰訊等科技巨頭也陸續傳出大規模裁員。

除了停發遊戲版號,中國還嚴格控管未成年人接觸網路遊戲的時間。(路透)

嚴打「精神鴉片」 中國祭出限玩令、實名制

即使中國遊戲業創下超過400億美元(約台幣1.1兆)GDP,但中國政府仍未將其視為值得扶植的產業,反而認為遊戲業是敗壞社會風氣的「精神鴉片」,並推出多項嚴苛規範,繼去年8月祭出限玩令,只有週末3天開放18歲以下未成年人玩1小時,上個月再要求遊戲廠商需提供青少年模式或未成年人專區。

除此之外,當局還規定,絕大多數的網路遊戲玩家必須落實實名制,且所有遊戲都必須連接至中央的網路遊戲防沈迷驗證系統,並強調遊戲公司不得為尚未實名註冊的用戶提供服務,大幅限縮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時間。

除了遊戲業遭當局整肅,直播與電競產業連帶受到衝擊。(示意圖,路透)

遊戲業哀鴻遍野 直播、電競也難逃池魚之殃

在等待發行版號許可證的過程中,並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辦法單靠吃老本撐下去,更多的是撐不下去而倒閉的中小型公司,為求獲利,也有公司在等待發行的過程中,決定轉型或改變原本的經營方向。

此外,自2019年5月以來,NPPA每個月通常批准80~100款遊戲,然而,最新獲得NPPA發放版號的遊戲僅45款,等同於此次發放的版號許可數量只有原本的一半。

中國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政策持續收緊,監管機構本月再祭出新規,要求平台不得直播未經批准的網路遊戲,一連串行動不止打擊遊戲公司,相關電競、直播產業也因業務緊縮、營運由盈轉虧,只好大幅裁員。

由於中國市場監管政策趨緊,不少遊戲公司選擇轉往海外發展。(示意圖,歐新社)

中國市場風聲鶴唳 遊戲巨頭加速出逃海外

任何遊戲要在中國上市都必須經過文化部、廣電總局等監管機構層層審批,獲得版號後才能合法銷售,然而,不止未成年人的限制嚴苛,當局發放的版號也日漸減少,2019年與2017年相比,已大幅減少近8成,再加上2018年監管改組後爆發的遊戲版號凍結事件,令許多廠商不得不考慮中國以外的市場,以分散其不穩定的風險。

根據市場分析平台App Annie數據統計,海外用戶對中國遊戲的支出近年大幅成長,且中國遊戲廠商在國際主要遊戲市場中取得超過23%的市占率,中國遊戲業去年上半年與同期相比,海外銷售增加11%,成長速度甚至高於中國國內市場。

市調機構Sensor Tower指出,去年中國42款手遊在海外市場獲益超過1億美元(約台幣29億),其中,騰訊去年在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年增31%,遠超越本土市場遊戲收入的年增6%。

然而,即使大型中國遊戲公司拚命出海拓展業務版圖,由於當局嚴謹的審查制度,導致外國廠商幾乎無法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只能透過跟中國廠商IP合作,間接將遊戲推進中國市場。 

嚴苛的監管政策使中國遊戲公司未來發展變數多。(路透)

中國收緊審查 遊戲業未來發展成變數

NPPA最新批准的遊戲名單,不止核准的版號銳減,騰訊、網易、Bilibili(B站)等大廠的遊戲皆未獲得遊戲版號。在去年中國一連串遊戲監管政策中,騰訊曾計畫與旗下遊戲直播平台「虎牙」,與另一個遊戲直播平台「鬥魚」合併,不過當局以遊戲版圖太大,恐涉及壟斷為由阻止,此外,受監管機構打壓,騰訊表示,為了精簡業務,6月將關閉旗下電競平台「企鵝電競」。

另外,Bilibili也因版號停發許久,導致遊戲業務收入增速放緩、虧損增加;至於網易,雖得益於遊戲遍及海外市場,營收穩定成長,但仍受到監管政策影響,公司股價今年迄今跌幅已超過11%。

有業內人士認為,儘管中國重新發放遊戲版號,但未來發放的數量可能會相對減少,再加上當局對未成年人嚴格的遊戲監管令,以及對遊戲巨頭整頓的情況下,遊戲審批恐怕會更加嚴格。不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則認為,版號復批可能也象徵著對遊戲業的監管已告一段落。接下來尚未獲的版號的幾家公司會如何維持營收,又或者能否重新獲得遊戲版號,都是外界值得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