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產業分析》大摩:紫光建廠喊卡 中國半導體本土化重挫

2022/02/07 10:18

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展銳將進入重組,原定的2大記憶體新廠計畫也告吹。(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北京智路資本確定接手紫光集團(Tsinghua Unigroup),旗下紫光展銳進入重組,而原定的2大記憶體新廠計畫也告吹,中國半導體本土化再受挫。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報告表示,由於技術突破有限,紫光決定中止重慶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和成都3D NAND(儲存型快閃記憶體)2座記憶體建廠計畫。

報告中指出,紫光集團原聘請日本爾必達(ELPIDA)前社長坂本幸雄,想在日本打造團隊,幫助公司發展DRAM技術,並於重慶生產先進DRAM產品。然而鑑於美中貿易緊張和紫光財務困難,招聘計畫進展並不順利,坂本也在2021下半年離開紫光集團。

大摩報告提到,中國發展記憶體領域,目前仍由3大記憶體國家隊領導,長鑫存儲、福建晉華DRAM項目持續在運行,長江儲存的128L 3D NAND也進入量產。

在智慧手機半導體方面,紫光新投資人智路資本目前正在紫光展銳制定人事重組計畫,以提升效率。預計將整合工程師,瞄準5G智慧手機領域更高的市佔。報告指出,新投資人希望紫光展銳更具競爭力,並在5G領域贏得市佔,因為自美國向華為祭出禁令後,中國不再有重要的5G智慧手機SoC(單晶片系統)設計公司。

中國當局也極力扶植半導體產業,上海政府祭出最高30%的投資補助,其中包含半導體原料、設備、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計畫和小於28奈米的晶片製造計畫,每個項目最高可得1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4億)的補助。

中國目前在EDA領域的全球市場佔額不到1%,大摩也注意到,為應對美國出口管制,中國現在正補貼半導體上游的原物料、設備和EDA軟體工具,而非製造、代工方面。

根據中國海關公佈數據,2021年中國IC進口額為4337億美元,年增23.7%;同時中國出口達1553億美元,年增32.8%。貿易逆差約2780億美元,從前年的2340億美元擴大。大摩表示,僅管中國半導體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但同時出口的成長幅度遠高於進口。此外,中國半導體產量的強勁成長也表明,中國正加速半導體生產,以趕上不斷成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