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升息循環開始 股市不跌反漲?

2021/12/22 07:36

為期2天的利率決策會議後,多數Fed官員預計2022年將升息3次。圖為聯準會大樓外觀。(彭博)

高通膨數據 動搖Fed官員信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聯準會(Fed)先前認定高通膨只是「暫時的」,但現在更關注通膨居高不下的可能性。9月份還有一半Fed官員認為2023年才需要升息,但現在態度大轉彎,在12月15日為期2天的利率決策會議後,多數官員預計2022年將升息3次。面對即將進入升息循環,後續又會引發哪些效應?

過去幾個月來,Fed官員一直堅稱,2021年的通膨壓力主要是由供應鏈瓶頸引發的,這種壓力將自行緩解,因此認為高通膨只是「暫時的」。但是,連月居高不下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動搖高通膨的「暫時說」。Fed主席鮑爾態度也有所轉變,近來開始暗示,對於這種看法的信心減弱。

12月Fed會議結果顯示,多數官員也有類似擔憂。3名Fed決策官員近日表示,基於美國目前通膨居高不下,加上接近充分就業,有理由加快縮減購債腳步,為2022年升息鋪路。投資人也想知道,在新一輪升息循環中,利率的最終目標會是多少?有些人認為,可以參考上一輪升息循環,來判斷這一次升息程度;也有人認為,Fed最終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政策來回應。

上回升息循環 Fed小心翼翼

上一輪升息發生了什麼事?2008年12月起,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就維持在0-0.25%,在前一輪升息週期中,Fed決策者小心翼翼地嘗試上調。2015年12月,Fed調升利率25個基點至0.25%-0.5%,之後等了整整1年,Fed才再度升息,2016年12月再升1碼至0.5%-0.75%。

直到利率首次降至零的8年多後,Fed官員才有了足夠的信心,在1年內多次升息,2017年共升息3次。2018年Fed又升息4次,使目標利率升至2.25%~2.5%,當時美國經濟正處於有記錄以來,歷時最久的擴張期。

但到了2019年,決策者已開始對衰退風險感到擔憂,為防止經濟下行,Fed沒有進一步升息,反而採取「先發制人」3次降息,使目標利率回落到1.5%~1.75%。不過2020年3月,面對全球疫情蔓延,Fed大動作將利率降至零左右。

Fed主席鮑爾對通膨態度大轉變。(路透)

升息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Fed採取緊縮政策,主要是基於市場過熱,透過升息收回市場上的貨幣供應,目的是為保持通膨可控和市場降溫,確保經濟成長走在正常軌道。理論上,更高的利率代表借貸成本增加,人們最終會開始減少開銷,商品和服務需求下降,最終使通膨趨緩。

然而,進入升息循環後,除了借貸成本增加,影響房貸、個人及企業貸款之外,還會引發哪些後續效應?首先,升息代表資金派對結束,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和企業信心預估將受影響,最終會減少開支,導致公司獲利不佳、無法支撐股價。

升息會導致資金撤出新興市場

其次,升息也會影響債券價格,新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往往較已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高,使得票面利率較低的債券吸引力降低,造成價格下滑,因此債券價格與巿場利率成反比,利率走高則債券價跌。第三,升息也將帶動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熱錢可能逐步撤出新興市場,尤其對基本面不佳,或外債太多的國家特別不利。

就過去經驗來看,全球進入升息循環後,股市表現通常優於債市,而成熟市場又優於新興市場。另外,在升息後,美元將走強,相對之下非美貨幣將走弱,其他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如原油及原物料等價格也將走低。

過去30年,在進入升息循環後,美股先蹲後跳。圖為紐交所一景。(歐新社)

最近3次升息 美股不跌反漲

一般認為,進入升息循環,將增加公司負擔、動搖股市信心,因此不利股市,並壓抑成長股走勢,然而檢視歷史數據,卻呈現相反結果。回顧1990年迄今,當Fed進入升息循環時,標普500指數只有2年表現不佳,2000年及2018年分別下挫9%、4%。

以美股為例,Fed曾在1990年代、2000年代及2010年代啟動升息循環,而在上述3個年代,標普500指數的年成長率分別達17.9%、10.3%和9.2%。過去30年,在進入升息循環後,美股先蹲後跳,走勢可分為3階段。

在升息前半年,標普500指數漲跌互見,平均小漲4.8%;但進入升息期間後,普遍上漲,平均漲幅達8.9%;而升息循環結束後,漲勢進一步放大,後6個月、後1年平均各上漲 11.1%、16%;若時間拉長到下次升息開始前,平均漲幅甚至高達70.7%。短線上,升息確實曾讓股市短暫下挫,但消息面散去後,仍回歸經濟和企業獲利等基本面。

至於黃金方面,2008年Fed首次祭出QE,到2013年釋出縮減QE訊號,期間黃金大漲近8成,但在進入升息循環後下跌。2020年Fed宣布無限QE,黃金亦走出一波大多頭,不過因股市大好,資金向股市靠攏,2021年以來金價略微下跌。其他包括避險情緒、通膨預期等,也將左右接下來的金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