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三接外推並非突堤 學者:不影響藻礁生態

2021/12/03 08:47

學者認為三接外推方案,對於藻礁環境的衝擊較小。(本報資料照)

〔記者李綺雯/台北報導〕4大公投案即將於本月18日登場,針對三接遷離公投,中央大學水海所副教授兼所長黃志誠表示,三接外推方案並非突堤,不會有突堤效應的問題,此外,桃園的海岸地形也沒有環團人士擔憂的封閉流場問題。

漂沙屬自然現象 三接影響不顯著

黃志誠指出,中油三接工程已從原本的突堤方案,轉變為離岸港,再到現在的外推方案,因為不是突堤效應,不會阻斷水流,對於藻礁環境的衝擊較小。此外,外推方案將朝向更深的海域推進,港域不在10公尺水深內的劇烈漂沙範圍,因此不會影響主要海流與漂沙,沒有漂沙淤積、覆蓋的問題,藻礁也不會因此消失。

突堤效應示意圖。(圖取自網路)

突堤效應是由於海堤等人工建物突出於海岸,阻擋原先沿岸流及漂沙路徑,造成上游側堆積淤沙,而下游側因漂沙量減少,造成侵蝕的現象。黃志誠表示,突堤效應會影響海岸地形變遷,但並不是漂沙多寡的主因,而早在施工前,藻礁區就已有漂沙覆蓋,屬於自然現象。

黃志誠認為,目前三接方案有經過科學驗證、漂沙實驗和水流模擬,已朝向正確方向修改,需要持續監測幾個潛在風險,適時做調整,例如G3區的藻礁是否會有淤積現象,還有待觀察。

桃園無封閉流場 三接非大突堤

至於環團人士擔心的「封閉流場」,黃志誠則解釋,桃園海域的海流主要是潮流所引起,具有周期震盪的特性,再加上對流輸送效應,所以桃園近岸海域並非封閉流場,三接外推港型的設計讓海水可以流通的水面積加大,增加水流交換。

黃志誠近日於投書中談到,藻礁與三接的存在並沒有絕對唯一的答案,如何兼顧海洋生態永續與社會發展,以正確的科學與知識基礎不斷思辯,才能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

中央大學水海所副教授兼所長黃志誠。(圖取自中央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