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全球同爆能源危機 沒有國家是安全的

2021/10/10 08:25

由於價格太過失控,印度煤電廠在燃煤庫存極低的情況下運轉。圖為塔塔電力位於孟買的發電廠。(彭博)

能源短缺 從歐盟擴及中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天然氣、煤炭和石油供不應求,全球能源短缺的危機,一路從歐盟燒進中國、印度再到南美洲。自2021年初開始,歐盟天然氣價格飆漲好幾倍,煤價飆升更迫使中國在9月限電、工廠停工,擠壓到全球供應鏈。若情況未緩解,最終恐使全球電價狂增、商品漲價、通膨飆升。美國《財星》(Fortune)更形容,這場能源危機,「沒有國家是安全的」。全球能源短缺的情況,已經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近來國際天然氣、煤炭和油價已多次創下新高。歐洲天然氣現在的價格較9月上漲130%與去年同期相比更高出8倍多。油價方面,美國西德州原油價格在10月4日盤中大漲3.3%,創2014年以來的最高,布倫特原油也突破每桶80美元大關。目前為止,能源價格飆漲的情況,依然沒有緩解的跡象。

這場能源危機已威脅到全球供應鏈。在中國,由於高漲煤炭供應不足、煤價,導致電力中斷。2021年9月底,中國20多個省份相繼限電、停工或停產,嚴重打亂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國9月份產出指數為18個月以來首次出現萎縮,阻礙疫情後經濟復甦的腳步。

歐洲電價攀至10多年來新高

當然,歐洲也無法置身事外。自2021年初以來,歐洲電價持續大幅上漲。國際能源署9月發表聲明指出,近幾週以來,歐洲電價已攀升至10幾年來的新高。進入9月後,歐洲電價仍持續飆漲,德國和法國的批發電價分別上漲了36%和48%,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平均電力批發價格約為半年前的3倍。

同樣深陷能源危機之中還有英國。英國因卡車司機不足爆發缺油之亂,加油站大排長龍、無油可加,除此之外,BBC報導,由於天然氣價格飆高,2家英國大型化肥廠已停工,影響副產品食品級二氧化碳供應減少約60%,碳酸飲料、啤酒將供不應求,並預估英國的電力供應也會比2020年更緊張。

印度天然氣價格上週飆升60%,然而印度煤價由國營煤炭公司Coal India制定,未跟進全球煤炭漲幅。由於價格太過失控,印度煤電廠暫停進口燃煤,在燃煤庫存極低的情況下運轉,若持續惡化,發電量恐降。

2021年9月底,中國20多個省份相繼限電、停工或停產,嚴重打亂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彭博)

美國、南韓也面臨輪流停電或電價上漲

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影響還在持續擴散。除了歐洲、中國之外,包括美國、南韓等也面臨輪流停電或電價上漲的情況。即使是廣泛使用可再生能源南美洲國家,但在目前水力發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也被迫加入全球搶購天然氣的一員。

專家警告,隨著寒冬將至,能源短缺的情況卻遲遲無法解決,世界各國面臨停電的風險上升。另外,能源價格高低也會左右供應鏈經濟決策,目前天然氣、煤炭和石油價格爆漲,已經嚴重影響多國經濟,在歐洲、亞洲,實在無法承擔過高的能源成本的企業,走向倒閉。

這場能源危機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哪些原因造成短缺現象?首先,部分分析師認為,短缺的原因,主要跟疫情過後各項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有關。因此在需求端,這波能源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消費者需求反彈推動。然而,在供應面,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生產無法迅速恢復,因此沒辦法迅速補上。

能源短缺主因是「綠色通膨」

另外一些分析師則認為,能源短缺的主因是「綠色通膨」。意思是各國政府為了因應「減碳」,開始限制使用傳統能源,導致能源價格失速上漲。近年來,各國政府為了達到減碳目標,鼓勵國內使用可再生能源。像是中國就承諾2060達到零碳排,並已經積極減少煤礦開採,英國國內1/4電力需求靠的是風力發電。多國也為減碳棄燃煤、改用天然氣,但天然氣供應明顯趕不上需求。

加上各國政府高度關注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民間、企業能源轉型,市場對傳統能源投資不足。根據Rystad Energy,2015年到2021年間,美國和歐洲油企針對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投資,縮減超過一半以上。投資、開採不足的結果,使得市場嚴重供不應求。

英國因卡車司機不足爆發缺油之亂,加油站大排長龍、無油可加。(美聯社)

煤炭、天然氣短缺 推升油價

各國的能源短缺,通常還會有各自的理由。例如,一般認為,英國能源危機主要是由於脫歐、疫情期間的各項限制,造成了卡車司機短缺所引起。極端氣候也是能源市場的重要推手之一,如果今年冬天比往常更冷,分析師預估,全球日均原油需求可能還會大增100萬-200萬桶。

面對能源價格高漲,生產商也需要時間才能提高產量,預估未來一段時間內,能源供應仍緊縮。分析師也指出,在能源轉型階段,煤炭和天然氣短缺對油價產生積極影響,如果漲價主要是由投資、開採不足造成,而非疫情之下的供應鏈問題引起,恐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若遇嚴冬,電力短缺料會更嚴重。

至於接下來的發展,很大程度還是要看各國政府如何來應對這波能源危機。有些國家可能選擇價格控制,雖然在能源危機的當下很有用,但是會讓供應商對於增產興趣缺缺,甚至可能鼓勵消費者過度使用能源,最終能源短缺的情況恐惡化。

中國、印度控制電價 燃煤電廠被迫關閉

舉例來說,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控制供電價格上限,無法解決煤價高漲的問題,甚至導致燃煤電廠被迫關閉;印度也是因為不願調高電價,電廠沒有動力提高發電量,又加上需求爆增,印度3/4的發電廠煤炭庫存已經不到1週。

隨著能源轉型的影響擴及社會的每個角落,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控制碳排放要付出的成本有多高。各國都在想方設法降低對民生影響,但也坦言恐怕無法阻止帳單愈來愈貴。過渡到可再生能源的壓力山大,尤其風力、太陽能等發電方式到了冬天更不可行,部分國家恐被迫重回傳統能源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