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經濟學者:民間投資是最後救命稻草 反壟斷應先揮刀國企

2021/09/06 17:25

中國當局以反壟斷為由重罰阿里巴巴182億人民幣罰款,引發全球嘩然。(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今年以來,北京鐵腕整治科技與網路平台,反壟斷行動已使中國科技股蒸發1兆美元市值。中國國務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與北京大學經濟學者張維迎呼籲,反壟斷應首先針對國有企業不公平的競爭,而非專門用於對付民營企業。

魏加寧說,「反壟斷是正確的,但首先應該反行政壟斷、反國企壟斷;在反壟斷的問題上,要進一步審慎,並且要一碗水端平」,他補充說,「要從法律上提供保證,要根治民營企業的恐慌症,要讓民營企業家吃到永久的定心丸」。

他指出,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因在於勞動力、資本與技術3大要素。但隨著經濟發展,這些因素都發生了變化。在勞動力方面,人口紅利消失;在資本方面,中國儲蓄率與儲蓄皆下降,此外,基於種種原因,吸引外資也越來越難;在技術層面,山寨產品遇到了知識產權保護,未來繼續大規模引進技術也不太可能。

魏加寧說,中國目前仍應將維持經濟增長放在關鍵位置。因經濟增長一旦失速,過去高速增長時期掩蓋下來的財政風險、金融風險、甚至養老風險都會暴露。他說,但因上述要素都發生變化,「紅利變成了零甚至變成了負面,所以可以得出基本結論,未來中國沒有創新就沒有經濟增長,但創新靠誰?推動創新的主體現在是民營企業」。他強調,「民間投資已成為中國經濟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因此,中國應繼續鼓勵民間投資,為民企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親市場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張維迎支持魏加寧的觀點,他認為北京的反壟斷努力必須重新校準,向內轉向針對國有企業。對於北京當局推動的「共同富裕」,他說,增加中產階級所得的最佳之道是進一步解放企業家與市場競爭力,而非背道而馳,「別忘記,計劃經濟的實施是為了提供更多福利給窮人,但結果卻是製造更多窮人」,推動市場導向改革才是創造更公平社會的唯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