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博士開講》石百達:抗通膨大浪 可以考慮這支股票

2020/10/14 07:49

台大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教授石百達。(記者胡志愷攝)

(石百達為台大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教授,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經濟系博士)

國共內戰期間 台灣每年的通貨膨脹是5倍到12倍

在維持適當的通貨膨脹率當中,我們可以常常看到有些國家並沒有財政紀律,或者沒有適當的貨幣政策。譬如以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跟哈佛的經濟學者羅格夫(Kenneth Rogoff),他在《800年的金融危機史》裡面提到,如果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平均值大概是33%的時候,大概就有外債違約的可能性,如果他的通貨膨脹率在170%的時候,大概就有內債違約的可能性。

所以一個國家的財政紀律跟貨幣政策,其實是非常重要,我們舉個通貨膨脹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歷史事件來看,譬如1945年到1949年之間,台灣當時因為國共內戰、二次大戰結束後國共內戰之際,台灣很多資源要去支持國共內戰,那時候1945年到1949年之間,大概台灣每年的通貨膨脹是5倍到12倍。

所以在1949年6月15的時候,當時就宣布「4萬元換1元」的政策,要求在年底前必須兌換完畢,當然一開始實施的時候,物價開始穩定下來了,可是有一個疑問,這樣4萬換1元是不是真的可以解決通貨膨脹?如果你沒有好的財政紀律,沒有適當的貨幣政策, 是不是可以解決惡性通膨呢?這可能只是短暫的一個現象而已,也就是原本是一個4萬塊的東西,變8萬塊,那現在可能叫1塊變2塊,那計算通貨膨脹率的時候,其實還是100%。

美援15億美元 是台灣解決惡性通膨關鍵

當時解決台灣的通貨膨脹率的關鍵,可能是美援,我們要感謝美國,因為1950年的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就開始對台灣有比較大的援助,以及軍事上面的合作,在15年美援的過程當中,美國總共援助了台灣15億美元左右,我們現在來看15億美元好像不是很大,可是台灣1950年初期GDP差不多只有15億美元左右,這金額相對是相當大的一筆錢,我想這是解決當時台灣惡性通貨膨脹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在沒有好的財政紀律,或者是適當貨幣政策底下,大概這種通貨膨脹率都很難避免,甚至後續都會衍生會有內債外債的違約問題,或者是所得貧富差距的擴大,整個社會資源錯誤的配置。

金價與股價不計入 是美國通膨率穩定主因

像美國大量印鈔票,為甚麼這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還是大概就2%左右而已?我這個這與美國物價指數的計算方式有點關係,因為美元基本上是一個全世界大家特別喜歡擁有的一個貨幣,因此在印鈔票的過程中,相對不大容易流到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的那些項目裡面;另外是,美國的資本市場也發達,所以在計算我們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時候,舉個例子,比如黃金的價格,不會算進去,股票的價格也不會算進去。

我們以股票價格來看,我們用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指數)來看,在2009年的時候,大概是735左右,一直到最近3350多點,這中間的漲幅這麼的大;或者我們看到的是,黃金從2009年的1盎司1000塊美元,到現在1盎司2000塊美元,當這些貨幣如果不是流通到消費物資上面,而是流到股票或黃金,這並不會反映在我們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裡面。

美國這樣的國家,可以財政赤字這麼大,大量的灑鈔票的過程當中,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還能維持在2%左右,我想這是美國比較特有的一個情形,否則其他國家如果沒有適當的財政紀律,或者是比較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時候,我想發生這個高通貨膨脹的機率是非常非常大。

人口減少 台灣房價再大漲不易

以台灣為例,股票及房價的漲幅也不會反應在消費者物價指數裡面,我想在寬鬆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資產的價格會上漲,所以民眾對於保護自己的方法,可能就在整個資產配置上,在股票跟不動產要有適當的配置,同時也要非常小心是說,如果後來有貨幣緊縮政策的時候,那可能又在股市會有所反應,所以在投資的過程中,也要步步為營,要隨時觀看市場的變化。

早期的時候,台灣大概是有錢就去買個土地,買個房子,整個經濟成長的果實,可能就反映在房地產上面,但是隨著少子化現象,經濟成長的動能也不像過去那麼大的過程當中,未來的土地是不是都會像過去那樣?你好像只要買土地、買房等不動產,就都會漲,這樣的歷史可能已經過去了,也就是說現在房地產,可能都要精挑細選,就是越核心的、越不可替代性的,才比較可能反映我們的經濟成長的果實。

分享台灣經濟成長果實 就買台積電  

同樣在股票市場也是,我常在形容,現在的台積電就跟過去的土地一樣,台灣的經濟果實裡面,大概也會反應在台積電這塊,過去大家一有錢,就去買房地產,不過通常買房地產要花很多錢;但是台積電現在甚至還可以買零股,任何有薪資收入的年輕人都可參與。

台積電這些比較代表性,可以跟台灣未來整個發展過程當中,有高度連結的產業跟公司,大家對於這些好公司,原則上可以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搭配回檔多一點的時候,就買多一些些,平常就定期定額的方式,那這樣的操作,這就像從前,台灣在起飛的過程中,買土地的做法一樣,只是我們現在買土地轉成是買一些跟台灣經濟成長息息相關的好公司,並且金額都可以每個禮拜或每個月定期定額買一點,當股票下跌多一些的時候,就可以在投資更多的金額進去。我想這也是後來可以去對抗通膨,及分享整個台灣的經濟成長果實的方法。

(攝影、剪輯/記者 鄭景懋、胡志愷、謝羽蓁 策畫訪談/記者歐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