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聚陽防護衣PLUS+ 10月台灣國際醫療展亮相搶外銷

2020/09/10 16:49

聚陽防護衣隨材質、工法改變,推出2.0、3.0版高階防護衣,預計在「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首度登場。(記者林菁樺攝)聚陽防護衣隨材質、工法改變,推出2.0、3.0版高階防護衣,預計在「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首度登場。(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成衣大廠聚陽 (1477)加入防護衣國家隊,雖國內疫情已趨緩,但歐美詢問熱度高。聚陽專案總經理廖白蓉表示,聚陽已在投入3000萬元開闢防護衣產線,隨材質、工法提升,預計在「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展出2.0、3.0版高階防護衣,因已陸續取得相關認證,盼能外銷歐美市場;另外,聚陽先前訂單遭政府砍單,廖白蓉指出,聚陽快速調整改為生產手術衣、口罩等,但仍承受部分損失,正與政府協調補償中。

廖白蓉指出,聚陽在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時期就有防護衣製作經驗,今年初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找出過去留下的SOP,並投入3000萬元與國內紡織設備廠研發特殊加工機台,在嘉義廠設立4條產線,月產能達10萬件。

聚陽生產基地橫跨5國、共有17間工廠,防疫產品除在台灣的嘉義廠生產外,包括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也有生產防護衣等產品能量。廖白蓉透露,疫情爆發之際,全球的布料來源吃緊,一直都是以台灣徵收優先,但隨疫情緩解,目前布料來源充足,已有小量外銷歐洲、美國等地。

而因國內疫情緩解聚陽的防護衣、隔離衣數量被政府砍單,廖白蓉指出,最初有600萬件,隨後下修到200多萬件,聚陽也快速因應,把產線轉變改做客製化的手術衣、口罩等,但當時聚陽加入國家隊已先下訂布料等料源,仍有部分損失,和政府正在協調補償作業。

廖白蓉指出,聚陽是第一個加入防護衣國家隊的成員,生產高階P3等級防護衣,但當時因應疫情爆發,投產是快速又臨時,聚陽最新研發的2.0、3.0版的防護衣,材質與工法提升,會在10月15日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首度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