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貨來台「洗產地」變MIT 至今已查獲120多起

2020/07/14 18:10

關務署昨也預告修正「自由貿易港區貨物通關管理辦法」。圖為桃園機場自由貿易港區16-18碼頭。(資料照)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美中貿易戰以來,部分中國貨品繞道台灣「洗產地」,以躲避美國祭出的關稅。財政部關務署統計,2018年以來,共查獲120多件違規轉運的洗產地案件,其中,輸往美國約50多件最大宗,其次為輸往歐盟也佔多數;關務署加強查核後,加上疫情干擾,今年至今查獲約10多件,件數已有明顯減少。

關務署表示,2018年7月起貿易戰至今,已查獲120多件中國貨違規轉運的洗產地案件,其中,輸往美國的貨物逼近半數,約佔50多件,輸往歐盟的貨物也被抓到不少洗產地案件。

關務署官員表示,目前120多件違規案件,都已以依「貿易法」規定開罰。官員也說,經濟部國貿局日前已把相關罰則提高,被查獲首次開罰6萬元、第二次遭查獲開罰12萬元,第三次開罰24萬元,最高可開罰300萬元,或停止其1個月以上、1年以下輸出、輸入或輸出入貨品。

為加強貨物管控,關務署昨也預告修正「自由貿易港區貨物通關管理辦法」,因應貿易戰以來洗產地問題,修正案增訂自由港區事業,應遵守「產地標示」等自主管理事項,並增訂若發現貨物原產地標示明顯不符者,應通報海關等相關規定,防止不肖廠商利用自由港區違規轉運。

修正案也放寬自由港區相關規範,並配合交通部推動自由港區外廠商加工的「前店後廠」政策,開放自由港區委託加工的國外貨品進口時,可於卸存地完成通關後,直接運往區外廠商,無須將貨物先運至自由港區,再運至區外而分別辦理貨物通關及運輸,以便捷貨物通關。

官員表示,修正案預告期間60天,若各界無任何意見,就會公告施行,此次修正預計將使117家業者受惠,可望達到簡政便民,降低業者營運成本,通關效率可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