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亞洲各國自亂陣腳?彭博:糧食充足卻在屯糧、限出口

2020/04/01 10:20

彭博指出,現在擔憂糧食不足的情緒已蔓延到亞洲的稻米。圖為菲律賓國家食品管理局的米倉。(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各國都出現恐慌性購買和囤貨潮,政府也意識到維持食物價格和供應量才能讓社會和政治穩定。《彭博》指出,現在擔憂糧食不足的情緒已蔓延到亞洲的稻米,越南、緬甸削減出口,菲律賓、中國則在擴大儲備,但其實糧食並沒有不足。

報導指出,越南是全球第3大稻米出口國,現正值湄公河三角洲乾旱期間,於是暫時停止稻米新出口以保護國內供應。緬甸亦表示將削減出口量以避免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駐曼谷經濟學家David Dawe表示,這些國家只是出於謹慎,想確保自己有足夠的供給。

大宗進口國也不敢冒險,如菲律賓欲撥超過6億美元用於購買糧食,計劃購買30萬噸米,可能是通過印度、巴基斯坦或其他東南亞等來源。中國則提高了一些農作物的購買價格,並承諾買下較以往高比例的國內收成,確保在病毒破壞經濟後能保留稻米儲備。

《彭博》指出,現實情況是糧食並無短缺。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印度,創紀錄收成的米和小麥正擠滿庫存。美國農業部稱,2019-20年全球精米產量估計約為創紀錄的5億噸,全球庫存則創歷史新高,超過1.8億噸。印尼也表示目前有足夠供應。

全球第2大稻米出口國泰國最近則稱,即使經歷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仍有足夠稻米達到出口目標。不過由於乾旱和進口商加量購買,亞洲出口基準的泰國白米價上漲5%,達到每噸510美元,是2013年以來最高。Dawe表示,短期內稻米價格將上漲,但不會漲很多,不像2008年那樣飆升,當時基準價格為每噸1000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