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達人理財秘訣》羅尤美:美元指數應跌到95 全球都受惠

2019/12/24 07:46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公司副總經理羅尤美。(資料照)

(羅尤美為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公司副總經理)

以當前全球貿易環境以及景氣來看,其實美元2020年應該是一個持穩的走勢。因為2019年聯準會連續3次降息,但是美元並沒有變弱,主要是因為中間穿插了中美貿易戰,對於中國跟亞洲新興市場可能會不利,以及景氣造成的影響。所以資金,即使美元、美國降息,資金還是願意留在美元拿更低的利息,而沒有流到歐洲或新興市場。

美元指數若跌到95 有助資金溢流至其它市場

在2020年上半年,看起來聯準不會有需要再降息,所以美元應該只是持平,但是會不會有可能因為沒有降息,反而導致美元變弱? 我們認為是稍有機會的,因為它是反映2019年美國聯準會的降息,但是資金沒有流到其他市場。如果美國能夠持續溫和的經濟成長2%,維持股市的熱絡之餘,資金有開始流出美國到新興市場、歐洲市場撿便宜的時候,我們認為美元指數只要從現在的價位微幅的回落到95,其實就有機會造就全球市場是比2019年有更均勻的漲幅,而不是只集中在美國。

其實2017年,美元指數曾貶到90,弱勢美元當時造就新興市場有很大的表現,其實美元不能太強,新興市場才有機會有表現。因為美元很強,像之前美元定存2%多,你知道銀行搶錢搶成怎樣? 一般投資人有3%的利息,他就願意留在美元定存,所以我們認為美元指數必須回到95,才有機會迫使資金會流出美國。

2017年美元指數90 曾造就新興市場漲37%

2017年美元指數,從100跌到90,當年新興市場股票漲了37%,就是這一段新興市場漲、然後全球股票也漲,全球也漲、資金流出美國,美國不見得不好。所以我們經理人來就講,美國就是基本盤,美國要溫溫的好,全球大家就都好;美國如果太糟或景氣有太大衰退的疑慮,資金可能還是會尋求美元的保守的債劵。那可能頂多在增加點黃金這種避險,或我們一直有在推展,建議投資人納入另類的資產多空策略或者是精選收益債。

2020年匯率展望,必須先看利率的走勢。當下債劵經理人說,「沒有東西可以買了,因為都太貴了,殖利率都變負的」。 明年匯率變動的話,其實跟利率有很大的關係。

各國貨幣寬鬆(QE)的錢很多都流股市、債市。這也是市場最擔心的。是因為之前QE的資金重新回到市場之後,是到金融市場。那你怎麼樣回收這些資金? 回收這些資金的時候,對景氣造成的影響是如何? 現在各國央行面臨的,是在貿易戰的過程當中,還來不及把錢完全都回收,利率好不容易回到正常化,FED又連續三次降息。所以美國在過去11年當中,利息還有升有降,其他歐洲、日本等國家根本都還沒有通膨出現,所以一直處於在貨幣鬆中,所以造成的狀況就是資金是往美國債劵市場流。

各國競相QE導致資金流往公債市場

為什麼歐洲公債有負的殖利率?因為你不可能全部只買美債,所以還是會買歐洲的債劵,一蜂窩搶買的結果,所以買到歐洲公債已經是利息低到比通膨還低,但大家還是繼續買。但這在一般主動管理的基金管理人其實他是不買的,會去買的,很多是一些政府的退休基金這種。

所以對於主動管理的基金,在投資人自己本身主動選擇的話,我們就會建議在2020年還是一樣要去留意,負的殖利率的債劵、歐洲政府的債、美國的公債,其實都盡量避免。但是除非我們是用全球債,或者是美國的精選收益債,經理人只是把它納成一部份的投資組合,那就可以考慮。

像上述這種債券,就沒有負利率,只是它的利息也下降。很多投資人在台灣,他就是要配息而已。因為利率很低,所以他投資債劵的理由是為了要好一點的配息,所以我們就會分析給投資人聽,是說你如果希望波動低,你買債信高一點的,可能就領3%、4%利息就夠了,你可以買波動低一點的投資級債、政府債。但是你如果希望有6%的利息,甚至更高的話,其實2018年當時聯準會還沒連續三次降息,事實上高收益債是可以拿到7%、8%的利息。那我們只是要提醒投資人,經過2019年多國央行的連續降息之後,其實你可以發現所投資的債劵基金,利率都是有下降的,但是這是正常的。那2020年的話,我們會建議投資人修正心態,所謂的高配息,我們還是希望是基於體質好的一些公司債來選擇。

2020年債券收益應設定為5%

在2020年你在挑選高收益債的時候,我們會建議你的目標應該是6%,就算5%的利息就算不錯的了。反則你可能冒了更高的風險,所以配合美國景氣趨緩,我們建議投資人要修正你的利息的期望,那這樣才能符合景氣趨緩、聯準會降息,你的高收益債你就定在4%-5%的利息收益。

目前來看,美國的景氣其實目前還是看到有2%GDP的成長,我們認為上半年聯準會是不會再有降息的動作。但是配合我們剛說的情境,如果是貿易談判第一階段有順利簽完,其實再來有可能是利多出盡,因為第二階段是非常難談的。所以我們比較認為,有可能它會慢慢拖延,在選前把第一階段有簽完,就可能是一個目標。

(總策畫/記者歐祥義;採訪整理/記者林浥樺、鄭景懋、吳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