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逾半數保單從銀行銷售 金管會提醒四大注意事項

2019/07/10 11:18

金管會表示,民眾於銀行通路購買保險商品時,應先瞭解本身保險需求選擇合適之保險商品。圖為保險局長施瓊華。(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銀行為我國保險商品的主要銷售管道。以今年第一季為例,透過「銀行通路」賣出保單佔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57%;對此,金管會提醒,民眾於銀行通路購買保險商品,前應先瞭解本身保險需求選擇合適之保險商品,並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擔能力。

我國保險商品市場主要有三大銷售管道,包括:保險公司所屬業務員、保經保代通路及銀行通路;其中,銀行是國內保單最主要銷售通路,從2009年佔比首度超過50%之後,這項趨勢就沒有改變過。

不過,金管會保險局提醒,民眾於銀行通路購買保險商品時,應注意下列相關事項,以保障自身權益:首先,銀行銷售保險商品,必須依規定於營業場所明確標示此為辦理保險代理或經紀業務;若理專人員,應於招攬保險商品時,出示保險業務員登錄證,讓民眾明確知悉所購買商品是保單。

其次,若民眾在銀行購買投資型保單時,必須知道該保單投資績效是自負盈虧,並無保證獲利或保本,消費者於投保前,務必詳細瞭解商品費用內容及投資風險,保留商品說明書及相關招攬文件。

官員提醒,民眾若有意購買投資型保單,自己應審慎評估風險承擔能力,避免以「融資方式」購買保單。

第三,若是購買外幣保單,因外幣保單之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之幣別皆為外幣,因此,消費者購買外幣保單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

第四, 在銀行購買保險時,要保人就要保書之內容及財務狀況等需詳實填寫,且收費地址務必填寫保戶可即時收受郵件之地址,以確保要保人能收到保險公司寄送與保險契約權益相關之重要通知。

金管會並強調,基於保障消費者權益,將持續督促銀行業者落實銀行保險業務之內部控制,以健全風險管理、穩定金融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