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經濟問題 裴敏欣:關鍵在政府「信用」

2019/03/23 16:38

裴敏欣認為,中國政府真正的問題,在於失去商界的信任。(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低盪,雖然中國政府從去年底開始,出檯一系列的政策欲刺激經濟,大減稅計畫也在早前的「兩會」中得到確認,並且頒佈旨在促進外資及保障智財權的外商投資法,不過專家認為,這一切的舉措雖然恢宏,但是如果中國政府不能讓國內外商界重拾對政府的「信心」,可能都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

中國政經專家,美國國際關係及財經名校「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CMC)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在日本《日經新聞》中撰文指出,當前商界對中國政府的信心,已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的低點,如何重建信心才該是中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裴敏欣指出,中國政府過去幾年一直在揮霍自己的信用,2013年中國推出雄心勃勃但改革甚少的經濟藍圖中,依然推動不可持續的「以信貸促進成長」的模式,但2017年政府卻推動去槓桿政策,使許多負債累累的私企應聲而倒,但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卻始終都被政府保護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曾稱,要讓國企「更大、更強、更好」,重創中國私企對政府的信心。

不過裴敏欣認為,商界失去信心的原因,政治因素還大於經濟因素,中國商界或許對西方民主制度不太熱衷,但他們決不可能希望中國重回毛澤東的黑暗時代,但最近幾年對商界人士的逮捕,中共越趨嚴格的控制及重彈毛氏言論,都足以讓商界警覺,而美中貿易戰更是致命一擊:美國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會傷害到中國企業,且這一切已然發生。

裴敏欣表示,信用是非常寶貴的資產,失去了就難以復得,然而中國政府至今仍掩飾美中貿易戰的本質為價值觀衝突,而新聞自由、減少吹捧黨政高層及鬆綁社會控制等議題,在兩會依然付之闕如;如果中國沒有徹底轉變,則信心永不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