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台灣環境佳 赴中發展區塊鏈新創想回台

2018/11/09 17:52

工研院今日舉辦年度專刊《探新機:科技亞洲 產業創新》發表,盤點出2030年亞洲十大關鍵前瞻技術。(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工研院今日舉辦年度專刊《探新機:科技亞洲 產業創新》發表,盤點出2030年未來亞洲十大關鍵前瞻技術,其中區塊鏈部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葉逸萱指出,很多到中國發展的區塊鏈新創公司,他們都想搬回台灣,原因就是台灣有人才,技術能力較佳,有利於發展未來比較看好的應用,像在供應鏈/物流、醫療、身分管理、IOT/安全以及作為AI大數據的輔助,雖然就區塊鏈發展生態來看,台灣目前還不能說已經形成一個產業,因為含新創、與投入的企業,再加上台灣在海外創業的新創,不過百來間,不過因為台灣有足夠的技術人才,還是有潛力發展成重要產業聚落。

葉逸萱指出,亞洲許多國家,在區塊鏈、數位貨幣監管過程中,發現資金是流向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台灣有很多資金流入也吸引許多幣圈新創,如交易所之類,但如何把資金留在台灣是重要的議題,且台灣的機會應該不是在幣圈、交易所,應該是在其他的產業應用。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葉逸萱(中)指出,很多在中國的區塊鏈新創公司,他們都想搬回台灣,原因就是台灣有人才,技術能力較佳,有利於發展未來看好的應用。(記者陳炳宏攝)

葉逸萱分析說,統計國際間區塊鏈專利布局後發現,中國、美國是區塊鏈相關專利布局較多的國家,美國、歐洲的布局以全球市場為目標,而中國布局則是在鞏固內需市場,目前全球技術分布仍以底層技術(如加密技術、算力和共識技術)為主,顯示底層技術尚未統一;而產業應用(如智能合約/商業邏輯)較少,亦說明正處於(Proof-of-Service,服務驗證)至(Proof-of-Business,商業驗證)階段。然台灣專利數約150個,數量不算多且大多與金融服務相關,但技術發展的分佈是較平均,產業應用也有商轉和國際合作的實例,顯示台灣具有發展的潛力。

葉逸萱說,訪問一些在中國的新創公司,他們都想搬回台灣,原因就是台灣有人才,技術能力較佳。未來比較看好的應用,可能是在供應鏈/物流、醫療、身分管理、IOT/安全以及作為AI大數據的輔助,舉例說,因受限於個資法,許多資料無法共享和再加值利用,未來在區塊鏈的輔助下,可以將資料的自主權回歸使用者自己所有,使用者可以決定是否將資訊授權、揭露公開程度,當不想授權時也能即時撤回,讓數據自主化。

目前國外已有新創利用區塊鏈協助資訊共享的案例,未來每個人可以決定自己的數據是否願意販售,而不再像Facebook、Google等大企業現在掌握你的數據後,拿去做什麼你不知道,區塊鏈可以讓你安心的掌握自己的數據。區塊鏈算是個輔助技術,雖然無法為企業直接帶來獲利,但可以結合其他技術和場域,例如與物聯網、資安產業結合,賦予IoT裝置一個獨特防篡改的識別碼,強化IoT裝置的安全性,以防範未來的駭客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