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風機龍頭廠商MHI Vestas 明與金豐簽約造塔架

2018/10/29 15:51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離岸風電國產化再進一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今宣佈風機塔架國產化進程,其供應商MHI Vestas(三菱重工維特斯)明將與台廠金豐機器簽署塔架採購合約。而CIP也表示為因應風機本土化起步階段的高成本,也將另支出相關成本,提供MHI Vestas1.5億台幣投資。

台離岸風電2021年前完工風場需於今年11月中提交國產化關聯性報告,在此前需與在地供應鏈簽署正式合約,各開發商均緊鑼密鼓加緊在地採購工作。CIP雖然已決定選用MHI Vestas 9MW風機,本月也與世紀鋼簽署165億水下基礎合約,今天則再度宣佈國產化進程,宣佈其選擇的風機商MHI Vestas將與金豐機器合作生產塔架。

但由於CIP2021年併網規模不到經濟規模,僅包含11支風機,CIP也表示,將額外支付MHI Vestas 1.5億台幣,作為國產化起始階段成本的補貼。

左起MHI Vestas共同執行長Lars Bondo Krogsgaard、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Holst)(記者黃佩君攝)

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Holst)表示,CIP有100MW風場需在2021年併網,而政府對當年國產化要求項目即為塔架;而目前雖選定金豐合作,但須為了此11支風機另開生產線CIP願意在合約之外再提供財務支持,作為加快風機國產化的助力。

而由於CIP在2023、2024年尚有800MW風場,需落實最高程度的國產化,侯奕愷也說後續階段會在明年陸續開始。

而日前風機製造商西門子歌美颯已宣布2021年將在台設立組裝廠,對MHI Vestas是否也會作同樣選擇,其共同執行長Lars Bondo Krogsgaard也說表示2021年政府規定的國產化項目是塔架,但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國產化項目;MHI Vestas目前已和中鋼機械、天力、上緯及台塑簽合作備忘錄,未來會有更進一步的供應鏈名單。

而目前MHI Vestas在台有CIP及中鋼風場訂單約0.9GW,但與其之前宣稱可建組裝廠的訂單1.2GW仍有一小段距離,對訂單規模是否會影響其在台國產化,Krogsgaard也說當然會有影響,但他們目前仍盡一切努力在爭取新的訂單。

他也說,也不排除以台灣產能供應其他國家的風機訂單,但仍要視各國離岸風電政策狀況而定,「目前台灣政策仍然較穩定、進度較快」,但他也表示該公司的確也在評估越南、日本、南韓等地的狀況。

侯奕愷也說,英國花了10至15年建立本土供應鏈,進而創造上萬個工作機會,台灣的本土化「比英國快3倍、將在5年內建立」。但他也強調,政策的穩定度對國產化甚為重要,英國也維持了10年的躉購電價才轉為競標,他也希望台政府也能維持現行離岸風電每度5.8元的躉購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