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央行總裁楊金龍:虛擬通貨不具信任機制

2018/08/08 06:00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記者盧冠誠攝)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隨著數位經濟與數位科技的興起,標榜去中心化特性的虛擬通貨備受科技界與若干自由主義論者的期待,希望能實現替代現行以法定貨幣為中心的制度;不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認為,虛擬通貨存在六大問題,無法取代法定貨幣。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製表:記者盧冠誠)

楊金龍昨出席「金融科技生態系」高峰論壇,並以「虛擬貨幣與數位經濟:央行在數位時代的角色」為題發表演說,他強調,現行貨幣制度所建立的信任機制,虛擬通貨尚不具備。

提出虛擬通貨6大問題

楊金龍指出,目前市面上已有1700多種虛擬通貨,但總市值僅約2930億美元,即使加上累計至今的214億餘美元的ICO(首次代幣發行),整體規模仍遠低於IMF(國際貨幣基金)所預估,今年全球經濟產值87.5兆美元。

他表示,虛擬通貨迄今仍面臨許多問題,導致其未能被市場普遍信任,例如貨幣供應量無法調節、價格波動大、效率低且耗能、硬分叉(hard fork)導致虛擬通貨貶值、無求償管道、易被不法人士利用等六大問題。

充其量是「加密資產」

「虛擬通貨充其量只是加密資產,而非貨幣,無法取代法定貨幣!」楊金龍說,因虛擬通貨不具備貨幣的三大核心功能,故央行及金管會早在2013年即共同發布新聞稿,將虛擬通貨定義為虛擬商品,而非貨幣。

他補充,時至今日,一個受信任的貨幣須具備的三大功能包括可普遍被接受作為交易媒介、可普遍作為計價或記帳單位、可作為保值的價值儲藏工具。

數位經濟下推6大工作

楊金龍同時揭示央行在數位經濟下將推動的六大重要工作,首先是持續確保民眾對新台幣的信任,並施行有效的貨幣政策,以維持國內物價與金融穩定;其次,持續強化金融基礎設施,研究利用新技術改善支付系統的運作效率,也期待金融科技業者,向央行提出好的技術與想法;第三,認同國際間大多數央行對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宜謹慎的看法,但仍將持續關注此一議題;第四為支持將虛擬通貨交易服務提供者,適時納入既有的監管體制,尤其是洗錢防制。

最後兩項分別是鼓勵DLT(分散式帳本技術)應多與實體經濟應用案例連結,以及多元化支付的社會,仍須考量數位落差的問題,除了利用法定貨幣的電子化及行動化來支付外,現金支付仍不可或缺,而商家也不得拒收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