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當法國人不浪漫

2015/09/29 06:00

◎ 歐陽書劍

法國經濟學家為央行人選據理力爭,希望在圍牆內找人,將利益阻擋於門外。只是圍牆內外雖區別了形式上的自己人及外人,卻同時有保護和阻絕功能,很難確定穿梭在圍牆內外的人,更易成為背叛者,還是問題解決者,因除了受個人人格決定外,也受制度和環境影響,甚至還有變異存在。論理時,似乎少了想像。

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提名前法國巴黎銀行營運長戴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擔任法國央行總裁,接替任期將於十月底屆滿的諾亞(Christian Noyer),引發近一百五十名經濟學家聯名抗議,其中包括以「廿一世紀資本論」聞名的皮凱提(Thomas Piketty),強烈質疑該項任命可能引發潛在的利益衝突。

法國巴黎銀行總資產居全球前十大,戴加洛從該銀行卸任未久,諾亞則幾乎終身任職公部門,且歐元區的貨幣政策雖由歐洲央行負責,但歐元會員國的央行仍有執行各國銀行的監理任務,身負金融穩定之責,其總裁同時為歐洲央行主要政策制定委員會的委員,並不因歐洲央行的成立,而降低重要性,因此備受關注。

然而,相對於法國經濟學家的反彈,歐洲主要央行總裁卻不乏具有國際重要銀行集團資歷者,目前的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及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都曾在高盛(Goldman Sachs)集團擔任重要職位;在美國,產官學的轉換也相對頻繁,直接負責銀行紓困決策的美國財政部前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也曾是高盛人。

卡尼因在加拿大央行總裁任內表現突出,而被英國高薪延攬,除了曾任職高盛十餘年,且非英國人,央行總裁如此重要的職位,由外國人擔任,這在許多國家都是難以想像的任命。

雖然英、美彈性的用人方式,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各國,且曾引起爭端,鮑爾森就曾被質疑在金融海嘯之紓困計畫中偏愛高盛;但觀念不同,形成的制度差異,卻值得深入思考。國家任用人才,是否應考慮其出身背景?哪些職位,要有特別嚴格的約束?

職位的重要性,經常並非由階級決定,但決策者的身分具更高的敏感性,就公職而言,即使未牽涉國家安全,不可避免地,經常都會保有部分的業務機密,出身雖不必然決定一個人的忠誠,可是瓜田李下的質疑,較易如影隨形於穿梭在產官職務者的身上,就像戴加洛在法國的處境一樣。

只是,人性都有共通處,法國或亞洲國家的疑慮,為何英美不擔心?這就回到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最為自豪的透明化及權責分明了,也就是可由制度協助解決。一旦訊息能夠盡可能公開、決策過程透明化,所有的決策都能找到負責的人,則就愈能將用人的焦點放在個人才能,而非出身背景上。

離開高薪的私人企業,不必然是為了尋找更高的物質利益,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雖是英國愛德華八世,但法國不缺浪漫素材,對於法國央行人選的爭議,可以多一點想像。或許改變想法、改變制度,更能減少未來的爭議。

過去台灣許多官舍及學校都有圍牆環繞,但現在已逐一被打掉,使內外溝通更為容易,空間顯露出來,大眾就能夠協助發現不法的行為,安全性不一定減少。同樣地,產官的壁壘不一定要分明,但兩棲移動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透明性,只要決策禁得起檢驗,死角愈少,弊端就能愈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